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波子哥-廖新波
波子哥-廖新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911
  • 关注人气:75,0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有政府才能推动信息化!

(2010-09-01 17:45:13)
标签:

医院信息化

医院管理

杂谈

分类: 医生哥谈医院管理

只有政府才能推动信息化!

 

   一直以来对医院信息化情有独钟,至今在省医抓信息化那种感觉依存难忘。最近又有朋友给我介绍一些新理念,他们有来自国内的,有来自美国的,也有来自澳大利亚的。我现在不抓信息了,但是依然是关心的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我已让认为今后医改的不断深入,信息化不失为最优秀的工具!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我认为不能再“放任自流”了,政府应该挑起大任了!美国的路子就是我们的很好的榜样!

 

    在我的脑海里,中国医院的信息化开展的时间不算太迟,90年代中期的时候已经有当时美国的应用水平。美国虽然是IT大国,但是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上犯过许多错误,或者很多的实践。当时我所知道的没有,HIS和PACKS分别在不同的网络系统中,没有整合在一个平面上。而且还没有全国的统一标准。很快,他们就建立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公共标准,其中包括公共的医学术语标准和技术标准等。当时,我国才有24项标准。

 

   要搞医院信息化,首先要明确患者才是医疗信息和数据的真正所有者。患者去医院看病,做各种检验检查,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和信息都是患者自己的,而医疗机构和医生仅仅是这些数据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大力发展社区医疗,信息化巫医是最好帮手!只有认清这两点,才能真正打破卫生信息化中的孤岛和烟囱。这一点,大凡搞信息的同行们都会理解。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谁来实现呢?在省一级还没有头绪。

 

   其实美国医疗信息化之路是可以借鉴的。他们最大的错误和问题就是没有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卫生信息化标准。如果使用不同的术语集和标准,那么系统间就不可能实现共享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患者的医疗信息不能共享,不能把与诊断和治疗有关的全部信息呈现在医生面前,就会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医院在开始建立电子病历系统的时候,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列表、技术架构和实施方案。

 

   美国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走的市场化的路子,主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HIMSS),他们对各个厂商的医疗信息系统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测试和认证,同时对采用获得认证的信息系统的医疗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因此,美国的医疗机构要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得到资金支持,使用标准化的信息系统是唯一的方法。只有提供资金支持,才能鼓励标准的应用,这是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不管是中国的医疗体制还是美国的医疗体制,也不管是私人医疗保险支付还是政府预算投人,医疗保健服务都是需要付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效率,但更高的效率不一定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益。而医疗卫生机构采用信息技术,尽管同样可以降低成本,但不可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回报。因为政府预算会由于医疗机构成本的降低,而减少对医疗机构的支付,同时也没有人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投入埋单。

 

   医院本身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都是一个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本身不能帮助医疗机构获得更多的收益,也没有收费价格平衡信息化的投入,这时候,如果要使信息化得以在医疗机构应用,必须是在医院有“盈利”的情况下才能“腾出”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因此,要系统地、全面地推动信息化只有两种途径:政府对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无条件投入和保险公司对于技术和标准的采用的一种激励。

 

    目前医疗机构都会认识到标准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既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降低差错,提高效率,关键是信息化的投入时无底洞,需要持续性的投入。目前中国有什么路子可以走呢?当然我们没有条件走美国行业协会的路子,而且我们还是以政府办的公立医院为主,这个责任理所当然就落在政府的肩上,政府要创造这样的环境,鼓励和推动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对于新技术和标准的应用。

 

   目前的医疗投入机制只能让院长们优先考虑购买一套医疗设备,而不是建设信息系统。院长的这种考虑在美国同样存在。美国看病所需要的费用非常高,医疗仪器和诊断设备的采用可以很快获得经济收人,但IT系统则不能,这就是为什么政府要对信息技术采用提供资助的原因。CT、核磁等新技术设备,的确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但同时也会推高了医疗价格。如果对这种状况不加以控制,那么患者在一家医院做完核磁检查,再到另一家医院看病时,如果影像不能传过来,他就需要做第二次检查。这不仅对患者身体会有很大伤害,而且患者还要付双倍的费用。不仅如此,这对于政府来说也非常有利,因为政府也要为相同的检查支付两次费用。但通过建立信息系统,第一家医院将影像传到第二家医院,那么政府就可以省去第二次检查的费用,不过要让政府明白这一点却是非常不容易的。保险公司的介入确实可以限制第二次检查的发生,如果一家医院的影像可以便捷地传送到另一家医院,那么保险公司肯定会对第二次检查加以限制。但问题是现在的医院之间还没有实现互联互通,没有实现信息交互,保险公司没有办法对此进行控制。另外,保险的购买者也会抵触,因为他们认为保险公司应该保证患者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而这种限制是在控制他们应做的检查。所以对于患者的教育也非常重要,要让患者明白这不是在阻止患者就医,而是让患者做合适的检查,减少重复检查,减少支出。

 

   医疗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效率,改善医疗水平。但是要想使信息技术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必须要在其他政策改革的配合下才能够实现,这其中报销政策的改革就是非常重要一环。因为患者会无条件地接收医生建议的任何一项检查和药物,只有报销制度规定了什么情况可以报销,什么情况就是过度医疗,才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这是一个很大挑战。

 

   任何一个医院都会说自己和其他医院不一样,但是你会发现,其实全世界每个医院的最基本需求、最基本业务,最基本实践都是一样的。尽管各种信息系统在每家医院的使用范围和程度可能不一样,但是我们使用的LIS、PACS、CPOE、护理系统、临床决策系统就其本身来说都是非常相似的。关键是你投不投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