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信】
廖厅长:
您好,李佛保教授特别热心。其实这个稿子是他抓我来写的。有一次在省医学会的会议后他第一次见到我,知道我是南都的就说一定要和我说说,然后找我谈了很多词,反复修改了很多次。老教授说希望平静表达他的意思。唉,晚辈惭愧,这个文章也只是勉强符合他本意拉。
文章发表后,他很想听听各界的意见。包括卫生厅和医生们的意见。他说因为卫生厅是监管的部门,希望厅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委托我打听一下领导们对这样的观点的意见。
你看,咋样?我之前在你博客上也看见你转载他的论文,知道你们应该是脾气相投滴……你就给老教授一个意见吧,70岁了,还在为下一代着想,这一点我觉得很难得。你说呢?
“医生不要在高科技的道路上迷失”
骨科名医李佛保谈“康保”,表示应当用最少的钱、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治病
在高科技的旋风席卷医疗界的浪潮下,一名70岁的老医生、老教师希望以平静的声音来传播自己的思考。
他说,对经济来说,应当环保;对医学来说,应当“康保”———用最少的钱、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治疗病人,而不是陷入高昂费用、滥用高科技的黑洞。
他就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教授李佛保,人称敢讲敢当的保叔,堪称中大一宝。
他说,更愿意从常识开始,从最基础的医学手段望诊、叩诊开始,希望医学能回归“常识”。
医生太重视检验忽视病史
如果说医学也有潮流,当下的医学潮流就是比拼谁的检查设备尖端,谁开创了新的手术方法。
李佛保拿了40年手术刀,已经成为全国最知名骨科医生之一,但他仍不敢随便动刀。
“很多病人来找我,手里抱着一大堆的检查资料、片子。其实1/3的检查完全没有必要。”李佛保坐在中山一院14楼的办公室里感叹,现在的医生过于重视“片子”、检验结果,反而忽视了问病史。
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名10多岁的女孩第二天就要在某医院做截肢手术,提前一天来听听他的意见。从病理检查上看,她的下肢有“恶性骨肉瘤”,那里细胞很活跃,但临床上没有炎症不发烧。“我问她是否有过外伤,她说有。其实这就是骨折后的细胞自我修复,只是病理上看似肿瘤。幸好问一下病史,不然她就没了一条腿。”
实验看似科学实际很浪费
传统的叩诊、触诊已为不少医生所摈弃。其实传统不见得不好,不少病人就死在寻求高科技手段的路上。
李佛保举例说,有一个病人呼吸困难、咳嗽,医院说要做CT、要看胸积液,就转医院找CT,转来转去死掉了。实际上,这样的病叩一叩、听一听(叩诊和听诊),用注射器简单一穿,积液就出来了,既救了病人,花费也少了,为什么非要做高级检查呢?
有些病用“望诊”就能解决。“比如体癣,一看就知道,就开个癣药水,才几元钱。但有医院就把癣刮下来,做显微镜检查,最后开真菌药。这种药伤肝的,还得做肝检查,最后花800元。”李佛保笑言,所谓实验看似科学,实际很浪费。
李佛保还“看不惯”一些医生动不动让病人去做PET、M R
I等高级检查,“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所以我要提出康保的概念,用最少的钱把病人治好。”
检查说没事不证明真没事
高科技检查也并非完全不好,李佛保想提醒大家的是,病人一来就让他做很贵的高级检查没有用。因为若是重病,早期检查很难发现,“你要让病人过一段时间再检查。”比如急性骨髓炎,马上拍X光,结果是正常,其实它要到第7天才会表现出来,这样就会误诊。
李佛保称,高级检查的结果显示不正常,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是病了。比如骨质增生、脊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不能看了片子就让人去做手术,到了一定要做手术时再做高级检查也不迟啊!”
高科技手术舍近求远害人
现在不单是检查手段高科技,各色手术也在追求高科技。当人人以高科技手术为荣的时候,李佛保更愿意给它浇一盆冷水。
“高科技也能把病人害苦。”他说,比如有一个病人有6厘米直径肺癌,有人在胸腔镜下做切除手术,号称不用开刀、损伤小。“其实这肿瘤要完整切除它才不会转移,虽然口子大,但是保证了完整切除。你用胸腔镜要将它咬碎,看似损伤小,但无法完全清除,更糟糕。”
还有更可怕的“高科技手术”舍近求远,比如经过胃来切除阑尾胆囊,经过腋窝切甲状腺。李佛保说,这些都出现过,如今在一些领域仍然换了别的外衣继续存在。比如,做人工椎间盘植入,这个手术本来就不应该做,有人还拿腹腔镜来做人工椎间盘,这就是错上加错。
人工内植物非绝路不应走
如今,人工内植物也是最新潮的高科技医学产品。李佛保对此并不感冒。他不止一次强调:“人工关节、人工椎间盘,应是非绝路不应走。”
如今人工内植物的泛滥令人忧心。一些人三四十岁就换了人工关节,费用3万-10万元。“其实这些人工关节应该是在年纪比较大,而且关节已经坏得不能再要的情况下用。因为人工植入物最多能用10年,还会出现下沉、脱出等问题。”
李佛保在此还想强调一个常识,就是人会变老,但不能因为是人体衰老出现生理变化,就让病人放入内植物代替它。
■对话
康保是要整个社会受益
过度治疗破坏健康
南都:你为什么这么不喜欢高科技的手段?
李佛保(以下简称李):我是不希望大家被高科技牵着鼻子走。在所谓高科技的阴影下,这些年来,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其实很多病完全不需要这些高科技的检查和手术。杀鸡不用斧头,导弹难免伤平民啊!所以我提出了康保的概念。对于经济来说,环保第一,发展其次。对于医学来说,康保第一,发展其次。
南都:康保这个词是你自创的,能否详细解释一下?
李佛保:我从反方向解释一下。比如“不环保”,看似G D
P很高,生产产品很多,但是污染了环境,得不偿失。医疗也是一样,看似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但是看病费用高昂,激化社会矛盾,出现筹钱救母劫持人质的悲剧。甚至让病人吃更多的药,病也没治好。
所以我提倡的是医生不要在高科技的道路上迷失,能不开药不开药,能不做手术就保守治疗。康保就是健康的保护。过度治疗破坏人体的结构和健康。
南都:康保只是病人受益吗?
李:康保,还要整个社会受益。过度治疗会让费用无限扩大,破坏医保。
我是老医生我要讲
南都:你讲的很多都很“另类”。有没有人劝你不要讲那么多?
李佛保:有。有人怕我被孤立,劝我让别人自己修炼去吧,不要说那么多。但是我说我是老医生、老教师,我一定要讲。我对他说,若你的孩子到一个学校,老师只顾自己,让学生自己修炼,你愿意吗?若你的孩子到医德医风很差的医院,你愿意吗?他也说不愿意。
南都:但也会有人质疑,你说别人做得不妥当,你自己做得怎么样?
李:尽管我不能做得太完善,但是我不会太离谱。凡是在我控制之下不得不做的手术,你要讲出道理来才能做。
医生终要秉承良知
南都:医生靠多开药多检查挣钱不应该,医生也要供房子养孩子,政府投入又不够,医院要生存,医生也要谋生。
李:有些时候医生确实有不得已的时候。但是医生要始终秉承良知。
南都:有人感叹医生也很苦,医患关系又紧张,矛盾太复杂。
李:不知道医生的本质,就不做医生。不懂得哲学思维做不好医生。RichardGuyer称,“作为一名医生首先是救治患者,然后才是谋生,而不是相反的顺序,医生若非全力为患者解决痛苦,而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他就不是真正的医生。”
■简介
李佛保,中山一院骨科教授,博导,中央保健专家,特聘资深教授。原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黄埔医院院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