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靠什么多劳多得?

(2009-10-08 08:52:48)
标签:

医生

医疗改革

以药养医

劳动价值

杂谈

分类: 医生哥谈医改

医生靠什么多劳多得?

 

   假期回办公室看书,无意翻到《医药观察家》报纸,据说这张报纸在业内颇有影响力,头版有一篇题为《医生“多劳多得”有待细化》的文章,读起来也听耐人寻味。似乎也有一点很灰(心)的感觉。上一篇《珍惜敢说真话的好官(2009-10-07 01:18:09)》中大家对我“说真话”给与很高的评价,甚至很多人也要求我对“基本药物”给与真实的评价。其实,我并不是什么都懂,就算在医院工作了将近30年,对医院每个科室,甚至没有位医护人员的的工作情况也不完全了解,到了卫生厅将近6年,也并不是对每个管辖的医院很了解。所以,我很多时候是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的,但是,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我们卫生事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医生“多劳多得”有待细化》的文章到底说得对与否,我不想给予过多的评论,因为我没有亲耳聆听陈竺部长的讲话,也不知道前因后果。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认为应该与陈竺部长商榷,医生现在到底的工作状况是如何的?我所知道的一个事实:中国的医生比美国的医生辛苦很多。那中国的医生将来靠什么“多劳多得”呢?现在医生的劳动价值几许?

 

     《医生“多劳多得”有待细化》文章如是说:

 

   “一个医务人员在将来能够干现在一个半人甚至于两个人的工作,他的收入能够达到现在收入的1.2-1.5倍,这样既能够控制费用,又能提高收入。”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就公立医院改革后医护人员的待遇问题表示。

 

    可以说,现在大多数医院的医生也是“多劳多得”,他们通过多看病、多开药、多检查、多收住院病人来提高自已的收入,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前提是,医生要有病人可看。目前的医疗困境在于,患者过度集中于城市的大医院、三甲医院,而小医院、基层医院几乎无病可看。这造成了医疗界贫富差距的悬殊。

 

   一直以来,民众对看病贵问题怨声载道,而广大基层医生又对自己的待遇极为不满。这种鲜明的落差感,显然值得社会各界深思。

 

    众所周知,如今的大医院医生已是超负荷运转,指望通过“干现在一个半人甚至于两个人的工作”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收入,似乎并不现实。相反,在病人稀少的情况下,就算基层医生想通过多劳多得来提高自己收入,也难如所愿。过分强调“多劳多得”还可能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化。这会引发优秀的医生拼命往好医院、大医院跑,而基层医院将难改“留不住人才”的窘境。

 

    在已确立公立医院公益性原则的前提下,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如何改革,无疑正在考验各级政府的能力与决心。事实巳证明,医疗行业过度企业化、市场化行不通。因此,、尽管多劳多得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防止“吃大锅饭”情况出现,但如何防止医疗界的过度贫富分化,抑制多劳多得后可能产生的逐利冲动,同样需要相关的政策法规加以明确细节化。

 

    我到过很多县级以上的医院,也看到文章说的那种情况,有些县级医院,甚至是我们高级领导同志赞扬的的全国先进医院,他们也只能通过压缩编制,加床,增加手术室使用率等等手段来维持医院的生存。我所看到的是医疗安全危机四伏!患者应该得到的服务并没有得到,相反,很多医生和护士干了不该干的工作。

 

   以上的观点如果是成立的话,我们的各级的医改小组就应该深入实际,多了解医生们、护士们他们的工作状况了。不然,同企业管理的思维,用“周扒皮”的管理手段,这样的医改最终既伤害了医生参与医改的积极性,也损害了病人的利益,更是毁了政府的形象!

 

    也许有人不喜欢我这样说话,包括民众,可能他们认为我对医院和医生、护士太偏爱了,漠视医院存在的医德、趋利等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分开来说,也可以一起来讲。医院是有问题,而且问题非常严重,如果我们不再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后果是非常严重,将会积重难返!但是,大家要好好地、冷静地想想:问题的结症在哪里呢

 

    医生靠什么“多劳多得”?医生靠什么吃饭?多劳,劳什么?开大处方?开大检查?如果不是,就应该确定医生的劳动价值几许,然后通过医生的多劳多得来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其实,还有我们的护士。我们护士的劳动价值几许,很少人过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