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会使医药行业重新洗牌吗?
(2009-02-10 00:36:06)
标签:
医疗改革医药改革医药行业中间环节杂谈 |
分类: 医生哥谈医改 |
新医改会使医药行业重新洗牌吗?
某周刊说:廖厅,在吗
医生哥说:在。你想了解一些什么?
某周刊说:真不好意思,今天是元宵佳节,还打扰您
医生哥说:(很久没有回答)我洗澡去
某周刊说:新医改必定促使医药行业重新洗牌,您也已经在博客上详细发布了对医改的看法,我们现在想关注的内容是,医药企业应如何应对挑战?
医生哥说:你问
某周刊说:那我先将几个问题列出来。1,医药行业格局的重新确定,对于医药招商企业来说,竞争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于医药生产企业来说,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这“五架大飞机”里,哪个存在的机会最多?医药企业产品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才能在此竞争中胜出?2,您认为私人医疗服务市场潜力有多大?准许香港、澳门的医师进入内地开诊所后,广州、深圳等地是否很快会出现香港街头常见的私家诊所?
医生哥说:你说的是制药和药品流通?重新洗牌一定会但是是如何洗呢?洗牌之后大量没有分得一羹的药厂有如何办呢?转型?等等,我在后面要谈一谈。
某周刊说:是的,药品生产和销售环节
医生哥说:我有一篇博文(新方案何来拉动医药板块上扬之力?)是说基本药物政策的制定何来来动医药板块的动力,你看过吗?
某周刊说:似乎没有注意到这篇
医生哥说:目前讨论比较多的是药品进医院的加成要取消,而对中间环节如何对办法讨论对比较少。
某周刊说:中间环节的取消,意味着行业集中度提高,那么医药企业竞争模式是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医生哥说:首先,药品在医院对加成不是患者医药费增加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大处方,如果合理用药,加成所构成医药费用并不是很高,因此如果单纯地取消加成,零加成,百姓没有感觉到什么,医院却可能遭受比较“致命”的打击,当然象深圳那样由政府补偿,医院就没有多大的损失。
再说,如果是政府补偿的,为什么政府要减少药品加成呢?如果维持原来的加成,增加合理用药的执法力度,政府再给予补偿,岂不是对三方都有力吗?起码政府不需要投入那么多,市民可以得到合理用药。医生的趋利行为得到遏制。。
某周刊说:您的意思是药品加成可能没有想象中的作用这么大?
医生哥说:也许是。第三,医药多利益链主要还是再加成之前的中间环节。而中间环节的产生是市场功能分化的一个需要。没有中间环节,药品,尤其是新药的推广(说的是有效的真药,不要与假药联想)。为什么有物流业的产生呢?这是社会的分工。当然,没有中间环节,是不可能的,那中间环节应该分的多少利润呢?让经济学家说话,我对整个流通过程中对估计不足或者说没有真实的根据。如果我们与社会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如,利用邮政体系,建立有关法律保证它的合法性等。因为,现在很多医院都推崇现代流通的概念——零库存。医院的药房不可能积存这么多的药品。
某周刊说:您肯定了中间环节的作用和效率,不过在新医改之后,中间环节似乎必然会出现萎缩?
医生哥说:
而且中间环节时候就是依靠这个“法宝”来运营,如果没有中间环节的合理利润,这些现代的流通手段一定失去光环。如果重新回到计划时期的落后的人工送货,应该是不可能了。
某周刊说:据您的了解,目前中间环节的利润率大概有多少
医生哥说:中间利润多少合理呢?这就是关键。我没有根据去估计,一般来说可能有50%以上,如果是30%可能没有人做,也做不来。
某周刊说:那么比较合理的中间价位,又应该是多少
医生哥说:第四,生产环节是否可以也减呢?我想暂时的减是可以的。但是,要想制药业脱离市场的循环轨迹,不随这个轨迹运转,一来政府付出会很多,二来中国的制药业可能会越来越落后,不要说自己的创新品牌,就是一些常见药和普通的药都会因为“无利可图”走向“无路可走”,最终萎缩,凋亡!
某周刊说:您的意思是,统一招标、定点生产,可能会缺失了市场的驱动力。而拿到订单的药厂,则很可能变身成接单的皮包公司?
医生哥说:你问到的“对于医药生产企业来说,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这“五架大飞机”里,哪个存在的机会最多?”我认为将来药厂除了要依靠医院之外,还要依靠医保部门,后面的几个体系的改革都是围绕着“廉价”两字进行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看是向高端方向均等呢,还是向低端方向均等。我认为,我们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可能向低端方向均等。如果保持总量不变的话,也许对医药领域是一个利好。为什么呢?因为医保覆盖面广了,绝对的药品需求增加了;再者,中产阶层如果报销比例下降了,但是他们的需求不会降低,他们更加觉得生命的可贵,也懂得健康的重要。所以总的来说是利好的。
某周刊说:而随着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医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吗?
医生哥说:也有很多医院为了竞争“不择手段”地上设备和做一些力所不能及地技术,医院感染控制也忽视了等等!
某周刊说:那您认为,医院的压力要靠哪里的力量来解决,政府吗?市场在其中是否能发挥作用?
医生哥说:本来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的初衷是减轻大医院大压力,而大医院所承受大压力大医院也习惯了,没有这个压力,好像大家心理不踏实。对于市民来说,同样也是这个心理。我们听到一个这样怪现象,有的大医院禁止医生看感冒。这就问题来了,什么是感冒?你既然判断是感冒了,为什么不随手就看了而减少患者的麻烦呢?不是以病人为中心吗?如果不是感冒而被拒于门外,医疗事故谁来负责?所以,要发展社区医院,关键是培养社区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提升社区的就诊环境。你说是不是政府的责任呢?
某周刊说:说到社区医院,想请您聊聊私人医疗市场的话题
医生哥说:我的一篇博文民营医院发展中的困惑和不足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市场根本就不可以使基本医疗服务下沉到社区和农村,30年来的改革路程已经能够证明了的,没有争议!不但没有使基本医疗下沉,反而使原来政府的三级医疗网络摧毁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重提“三级医疗网络”的建设(虽然没有大胆地重提,但是实际上是恢复。)
某周刊说:了解,我们现在的财力和人口决定了不可能模仿美国
医生哥说:古巴可以学嘛?我认为可以的!虽然古巴医生的收入不是很高,相反越在大医院,医生收入越低。但是医生在社会升地位很高,收入水平也在中上。全社会的不同阶层的人看病都是一样的,而且他们的医学水平并不低。为什么人家可以做得很好呢?这是不是可以学习呢?至少学习人家办医疗的理念。我们现在讲均等化,虽然与平均主义不尽相同,但是也讲一个公平,对吗?只要人民没有后顾之忧,社会就会稳定,社会矛盾就会少些。人的差异无非是吃得好些和穿得好些而已。或者你的社会地位高些,我低些而已。
某周刊说:古巴的基础医疗普及率有多高呢
医生哥说:100%什么病都报销。
某周刊说:还有想请您聊聊私人医疗市场的话题
医生哥说:可能我还没有回答你一大串都问题,但是也够你写都了。
某周刊说:呵呵,辛苦您了。最后一个我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是,准许香港、澳门的医师进入内地开诊所后,广州、深圳等地是否很快会出现香港街头常见的私家诊所?
医生哥说:私人市场我想还是另外一个专题吧,不然你都采访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本书了!
某周刊说:简单谈几句吧。像台资、港资想进入国内医疗市场早就不是一两天了,但是一直遇到准入的问题
医生哥说:这个你也不要担心!香港医生收入水平与我们医生都收入水平相差整整10倍以上,他们原意屈就吗?或者我们的市民消费得起吗?他们只有有专长的医生才敢进来。我们一直放开给他们的,只不过现在审批权到了省级,和允许他们独资。
某周刊说:并不是担心,很多人都希望有好的私人医院出现在身边
医生哥说:我也很真心希望他们进来,带来一些心到理念和管理,使市民了解香港与国际到医疗行为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某周刊说:那么好的,十分感谢您廖厅
医生哥说:哈哈!这种想法也是香港医生看准的市场。我一直在提倡私人医院走高端的路线,提供高级的医疗和服务,当然不可能是基本的医疗收费。但是实际上,我们很多民营医院走不出一条这样路子,相反没有信心,也没有能耐。原因很多!
某周刊说:对!他们的目标客户也多是在内地工作的外国人和港人
医生哥说:所以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医疗市场必定会促使我们的医疗体制日益完善,多层次,多选择!
某周刊说:不过也听过这样一种说法,虽然外资在资金和设备上有优势,但始终在内地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像在苏州的明基医院,虽然病房堪称五星级,但也难逃“人才瓶颈”
医生哥说:是的。大家多对民营医院持观望的态度。毕竟铁饭碗好端一些。
某周刊说:呵呵。高薪也挖不动
医生哥说:88了,我的小网友有意见了,她在抱怨你占用她的时间!以后聊!
某周刊说:好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