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同工同酬护士待遇合同护士医院管理医疗改革体制改革杂谈 |
[今日感悟] 昨天又是一个烦满的工作日,上午准备下午的课件,下午到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讲述《汶川的故事》,将近2小时的时间把广东医疗队在映秀的故事复习了一下,听者3000余人,有听者告诉我“悲喜交加”,也又说“高潮迭起”。不管怎么说,能使一部《废墟上的蓝马甲》感动世人,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我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体制,使护士感觉变味
最近汪洋书记关心代课老师的待遇问题,其实在医疗系统也存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心到8月6日的健康报刊登题为《同工不同酬编外护士感觉很不好》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后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到底为什么在经济发展的情况的下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还越演越烈呢?我还是把健康报读者的评论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来讨论。
浙江祁子笑说“同工同酬,何须理由”,这就比如说,如是两个学生做同样的试卷,他们都答对了,一个人给打了100分,而另外一个人才给60分,这样的事能接受吗?同工不同酬就是这样的事,那些编制外的护士做着和编制内的护士同样的工作,甚至他们更要小心翼翼,更要多做事,否则他们的饭碗更容易碎,但是报酬呢?许多合同护士工资只有编制内护士的一半,许多的假期不能享受,比如探亲假、年休假。
这样做,是医院管理层一厢情愿地以为花更少的钱做了更多的事,可是合同工的工作热情和质量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对医院和护理事业的认同感很低,一有机会就跳槽,或者消极怠工,对病人不够细心和热情;编制内的护士,虽然待遇稍好于合同工,但是他们也看清楚了医院对护士价值的评估,他们的工资相对较高,那是因为体制的关系。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工作忠诚度,从长远来看,医院的利益肯定是受损的,病人的利益肯定是受损的。
为什么同工不同酬得以多年存在,因为医院是个人治的单位,劳动法颁布了,要求按劳分配,同工同酬,但是法律是写在纸上的,可以看看,不一定都要实施。虽然临床护士严重缺编,但是找不到工作的护士还很多,那么医院就以此要挟护士;为什么医生不缺编,医生和护士比例倒置,医生却不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状况,因为在医院里护士是弱势群体。
同工同酬,何须理由?因为这是最正常的事。如果医院的管理者为了医院的长远发展,对病人负责任,就应该同工同酬;护士们,为了自己的权益,要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法律活起来;工会和护理学会也要反思自己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赵向辉也提出造成护士同工不同酬的三个“硬伤”。
第三个原因,教育。现在护士教育的规模可谓空前,不管什么样的学校,八竿子打不着的也来办护士班,远隔万里的也来搞第二学历教育,最终导致大批的护校毕业生走上社会,就业困难的问题出现了。于是乎,好几年找不到工作的有之,怀揣护士执业证书去工厂做工人的有之,当然最多的还是去医院当护士去了。除了私立医院的合同制护士,就是公立医院的编外护士,只有一小部分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编制,享受到了人间的甘霖。看看吧,就算同工不同酬,那些所谓的编外护士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公立医院挤,如过江之鲫,而且多数就是为了等那个人造出来的“编制”!所以,医院可以不实行同工同酬。
其实,说来说去,就是一个管理体制问题,没有了编制一说,也就没有了内外之分,还用浪费时间谈什么同工同酬问题呢?所以,彻底取消编制制度,或者根据单位实际加大编制数量,是解决编外护士同工不同酬问题的最佳途径。但愿尽快出台政策,尽快落实到基层,不再让歧视性付薪制大行其道,给每个护理工作者平等的待遇,激发每个所谓的编外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同工同酬真的难吗?如果人事制度不改革,没有聘用制,难道医院不新进人员,不发工资吗?为什么要对聘用人员如此苛刻?
山东省高青县医院王晓梅认为,改变现状从调整卫生政策入手。同工就必须同酬,这是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道理。无论在任何领域、任何历史时期,如果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那么这个领域、这个时代必定偏离了正常行进的轨道。社会失去了最起码的公平,何谈进步与发展?
我们都知道,护士同工不同酬在我国已属普遍现象,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不能把矛头一味地指向用人单位,而应剖析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作为医疗机构的负责人,他们对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叶表示很无奈,谁也不愿意制造这种不公平,把矛盾往自己身上揽,实在是医院的经济状况使然。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在缺钱的情况下,要想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节约开支。回想计划经济时期,各个医院都竭力向卫生局要人,那时国家财政保证每一位医生、护士的工资,医院负责人把全部精力放在医院管理上,不会去考虑职工的工资,只会考虑多一个人就增加一份技术力量。也由于医生与护士的工资税脾功能相当,医院更喜欢要医生,而没有什么“医护比例”“护床比”。而现在市场机制的环境下,医院管理者更热衷于“成本核算”而轻视安全与服务。
其实,大量聘用同工不同酬的编外护士,会给护理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有相当一部分编外护士,不能安心于护理工作,他们频繁跳槽,哪里工资待遇高就往哪里去。这样势必于护理工作不利,也常常使护理管理者陷于被动状态。护士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起码要有一段熟悉的过程,但往往是刚刚能单独值班,就又另谋高就。这令管理者们苦不堪言。
同工不同酬,挫伤了编外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他们的事业心、责任心,这对于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同工不同酬也极大地影响国家的声誉,在国外虽然也有“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但是只是针对合法“身份”还是“非法身份”的一种“国民待遇”,基本上都是同在蓝天下,享受同样的待遇。在我国要想将医疗事业的事情办好,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还应从源头找原因,从调整卫生政策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