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制,使护士感觉变味

(2008-09-10 06:53:56)
标签:

同工同酬

护士待遇

合同护士

医院管理

医疗改革

体制改革

杂谈

[今日感悟] 昨天又是一个烦满的工作日,上午准备下午的课件,下午到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讲述《汶川的故事》,将近2小时的时间把广东医疗队在映秀的故事复习了一下,听者3000余人,有听者告诉我“悲喜交加”,也又说“高潮迭起”。不管怎么说,能使一部《废墟上的蓝马甲》感动世人,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我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晚上,驱车4.5小时赶到粤西茂名市,这是,将近深夜1点钟。还有朋友说:不要太累了,早点休息吧!

 

体制,使护士感觉变味

 
    今年的512是非常的512。正当我要参加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的时候,被512汶川大地震震开了,我不得的准备医疗救援,我不得不“背叛”邀请我的护士们和领导们。其实,我最对不起的是肿瘤医院,他们的大型庆祝活动邀请了,而且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就在这个512的下午和晚上,我既要布置手足口病最新任务,其实这天的上午刚刚从河源检查和指导手足口病的防治;又要准备汶川大地震的医疗救援。所以,原来想在护士节谈一下护士的问题而没有机会谈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挺挂念的!

 

  最近汪洋书记关心代课老师的待遇问题,其实在医疗系统也存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心到8月6日的健康报刊登题为《同工不同酬编外护士感觉很不好》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后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到底为什么在经济发展的情况的下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还越演越烈呢?我还是把健康报读者的评论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来讨论。

 

  浙江祁子笑说“同工同酬,何须理由”,这就比如说,如是两个学生做同样的试卷,他们都答对了,一个人给打了100分,而另外一个人才给60分,这样的事能接受吗?同工不同酬就是这样的事,那些编制外的护士做着和编制内的护士同样的工作,甚至他们更要小心翼翼,更要多做事,否则他们的饭碗更容易碎,但是报酬呢?许多合同护士工资只有编制内护士的一半,许多的假期不能享受,比如探亲假、年休假。

 

  这样做,是医院管理层一厢情愿地以为花更少的钱做了更多的事,可是合同工的工作热情和质量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对医院和护理事业的认同感很低,一有机会就跳槽,或者消极怠工,对病人不够细心和热情;编制内的护士,虽然待遇稍好于合同工,但是他们也看清楚了医院对护士价值的评估,他们的工资相对较高,那是因为体制的关系。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工作忠诚度,从长远来看,医院的利益肯定是受损的,病人的利益肯定是受损的。

 

  为什么同工不同酬得以多年存在,因为医院是个人治的单位,劳动法颁布了,要求按劳分配,同工同酬,但是法律是写在纸上的,可以看看,不一定都要实施。虽然临床护士严重缺编,但是找不到工作的护士还很多,那么医院就以此要挟护士;为什么医生不缺编,医生和护士比例倒置,医生却不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状况,因为在医院里护士是弱势群体。

 

  同工同酬,何须理由?因为这是最正常的事。如果医院的管理者为了医院的长远发展,对病人负责任,就应该同工同酬;护士们,为了自己的权益,要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法律活起来;工会和护理学会也要反思自己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赵向辉也提出造成护士同工不同酬的三个“硬伤”。

 

     第一个原因,体制。我们的医疗卫生单位长期以来一直是全部“姓公”,从资产到人员,从管理到发展。单说人员,单说护士,到医院上班的护士需要有正式编制,否则就是编外。为了编制,多少人在排队等待,多少人在送礼请客,又有多少人发出无奈的叹息,更有多少既没有关系门路又没有钱权的护理人才被阻挡在公立医院的大门外,他们只好去为私立的“大”医院或者个体开办的小诊所“效力”。他们不愿意不甘心,但他们也没办法啊!反过来看我们的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如果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给的编制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及医院发展的需要。因为不管是按照床位数还是按照医护比例计算,都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者到临床一线工作,正式编制解决不了,就只能到社会上去招聘待业的护士。这些护士还挺愿意来,因为毕竟捧上了仅次于“铁饭碗”的“瓷饭碗”,尽管这个“瓷饭碗”不耐摔、不耐碰、不耐砸。所以,有些医院不愿意实行同工同酬。可见,正是体制,人为地把护士划成了三六九等,分成了编内编外。按说,只要我有护士执业证书,就应该走到哪里都能从事护理工作,享受与其他护士一样的待遇,可现实不是这样。

 

     第二个原因,费用。我们“姓公”的医疗卫生单位,据说多数都是差额拨款,有人头费一说,也就是说,有一个正式编制的职工,上级就给一份资金,如果实行编外护士与编内护士同工同酬,那么这笔费用就得医院自己负担,三五个人的费用好解决,几十上百人的费用就不好解决了。三五个月的费用好解决,几年十几年的费用就不好解决了。对于效益好的医院来说好解决,对于经营困难、发展缓慢的医院来说就不好解决了。就像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卫春所说的那样,“如今,让医院一步到位提高一二百人的薪酬待遇,对不少医院来讲都是一笔不得了的费用。”再说了,一个锅里就那么点粥,编外护士分得多了,相对来说正式职工就得少喝点儿,最起码可利用的资金必然会少,正式职工没有怨言才怪呢。有怨言是正常的,虽然这种怨言是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的,是医疗卫生单位的运行体制造成的。所以,有些医院不能够实行同工同酬。

 

  第三个原因,教育。现在护士教育的规模可谓空前,不管什么样的学校,八竿子打不着的也来办护士班,远隔万里的也来搞第二学历教育,最终导致大批的护校毕业生走上社会,就业困难的问题出现了。于是乎,好几年找不到工作的有之,怀揣护士执业证书去工厂做工人的有之,当然最多的还是去医院当护士去了。除了私立医院的合同制护士,就是公立医院的编外护士,只有一小部分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编制,享受到了人间的甘霖。看看吧,就算同工不同酬,那些所谓的编外护士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公立医院挤,如过江之鲫,而且多数就是为了等那个人造出来的“编制”!所以,医院可以不实行同工同酬。

 

  其实,说来说去,就是一个管理体制问题,没有了编制一说,也就没有了内外之分,还用浪费时间谈什么同工同酬问题呢?所以,彻底取消编制制度,或者根据单位实际加大编制数量,是解决编外护士同工不同酬问题的最佳途径。但愿尽快出台政策,尽快落实到基层,不再让歧视性付薪制大行其道,给每个护理工作者平等的待遇,激发每个所谓的编外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来自湖北省一家县级医院读者说,他们医院聘用护士近百人,聘用护士薪金350元~450元。未取得护士资格证的350元,取得资格证的中专学历400元,大专学历450元,不论工作年限,奖金发50%。

 

  同工同酬真的难吗?如果人事制度不改革,没有聘用制,难道医院不新进人员,不发工资吗?为什么要对聘用人员如此苛刻?

 

  山东省高青县医院王晓梅认为,改变现状从调整卫生政策入手。同工就必须同酬,这是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道理。无论在任何领域、任何历史时期,如果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那么这个领域、这个时代必定偏离了正常行进的轨道。社会失去了最起码的公平,何谈进步与发展?

 

  我们都知道,护士同工不同酬在我国已属普遍现象,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不能把矛头一味地指向用人单位,而应剖析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作为医疗机构的负责人,他们对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叶表示很无奈,谁也不愿意制造这种不公平,把矛盾往自己身上揽,实在是医院的经济状况使然。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在缺钱的情况下,要想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节约开支。回想计划经济时期,各个医院都竭力向卫生局要人,那时国家财政保证每一位医生、护士的工资,医院负责人把全部精力放在医院管理上,不会去考虑职工的工资,只会考虑多一个人就增加一份技术力量。也由于医生与护士的工资税脾功能相当,医院更喜欢要医生,而没有什么“医护比例”“护床比”。而现在市场机制的环境下,医院管理者更热衷于“成本核算”而轻视安全与服务。

 

  其实,大量聘用同工不同酬的编外护士,会给护理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有相当一部分编外护士,不能安心于护理工作,他们频繁跳槽,哪里工资待遇高就往哪里去。这样势必于护理工作不利,也常常使护理管理者陷于被动状态。护士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起码要有一段熟悉的过程,但往往是刚刚能单独值班,就又另谋高就。这令管理者们苦不堪言。

 

  同工不同酬,挫伤了编外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他们的事业心、责任心,这对于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同工不同酬也极大地影响国家的声誉,在国外虽然也有“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但是只是针对合法“身份”还是“非法身份”的一种“国民待遇”,基本上都是同在蓝天下,享受同样的待遇。在我国要想将医疗事业的事情办好,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还应从源头找原因,从调整卫生政策入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