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在重大灾害中的重要性
——
写在“粤秀友好医院”开业前
今天,正当我们的设计者在灾后的映秀镇重新描绘新映秀之际,我们的“粤秀友好医院”率先开业了,可贺可庆!续写了广东省人民与映秀人民共同抗震救灾的友谊之歌!这是落实中共中央6月5日政治局会议“对口支援,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号召的重要举措,揭开了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的一个序幕!(右图:5月14日我队正准备接应从映秀输送出来的伤员)
“粤秀友好医院”的开业,得到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和阿坝州州委、州政府大力支持,广东省红十字会和广东省卫生厅筹集了300万投入了医院的建设,广州市政府和广州文创板房公司积极配合和加班加点的辛勤劳动,还有社会各界,包括康弘、科伦、康
美、地奥等公司在患难之中慷慨解囊,所有这些,随着“粤秀友好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将载入历史史册,映秀人民和广东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左图:5月14日我队为从映秀输送出来的脊椎骨折的伤员救护)
我在这里向大家讲述“粤秀友好医院”的诞生背景。
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世界!广东医疗队在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下,地震发生不到20小时,组织了六支医疗队111人,不到30小时就踏上抗震救灾的艰险路途。实际上我们在震后不到两天的5月14日就在紫萍埔水库两岸开展救治伤病员工作了。
经过乘坐冲锋舟强渡紫萍湖,勇闯死亡谷,夜宿乱石滩,5月15日,我们主力部队83人会师漩口中学的篮球场,一直坚守到现在,历经28天!
一到映秀,我们即刻融入阿坝州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医疗队伍,服从指挥部的统一领导,积极抢救伤病员,出色地完成了现场抢救、门诊和巡诊工作,也出色完成了耿达的医疗任务。我们的努力,得到州委、州政府和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高度评价,也得到多位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随着温总理5月24日在映秀对世界的讲话,抗震救灾工作从此进入了第二阶段:防疫和重建。这引起指挥部的思考,也引起我们的思考。
医疗指挥部考虑的是如何建立战地医院,我要考虑的是如何使我们的医疗卫生体系尽快恢复起来。因为,救灾第一是救人,其次是救物,救灾之后是重建。不管是救灾还是救灾后,建立完整的医疗防疫体系都应该放在第一位。(上图是:5月14日从映秀的漩口中学逃出来的中学生述说昨天的情形)
救灾,没有医务人员的及早参与,从瓦砾就出来的人就等于等死、等残;没有防疫队伍的即使跟进,次生灾害马上就会出现;救灾,没有医院,就不可能及时救治危重的伤病员,我们在这次救治中,就深有体会!长途的伤员运输除了带来沉重的经济成本、行政成本和其他后遗症之外,更重要的是中、重伤员经不起长途转送的折磨,使伤情加重。
救灾后,医院的重建也同样重要!他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我将我的思路与广东省卫生厅汇报之后,立即得到充分的肯定!马上对我们的队伍进行重新的调整。随后,我也将这情况向军事医学科学院王部长反映之后,也得到王部长赞同,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因为指挥部也正在考虑抗灾的战略调整——建立战地医院,整合医疗防疫两支队伍。
作为地方医疗卫生官员的我,我有两个基本的观点:
第一是,不仅要整合医疗和防疫,我还认为以建立和恢复原来卫生院的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和社区康复“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为我们的重建目的。建设周期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板房医院,使用周期在3-5年,实现战地医院与卫生院的功能相结合,满足指挥部建100床医院的需要,同时立即将原来卫生院的人员重新纠集起来进入常态的工作。尽快达到震前水平。第二步是永久医院,配合映秀总体规划,按照实地的医疗卫生规划,按2万人的服务半径和人群建设,努力超出震前水平。
第二是,马上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分两个途径,一是利用我们现在救灾医生的优秀资源,实行战地培养;二是送到广东进行系统培养。我们总认为,医院的建设人是最重要的,我们救灾的医学专家只是暂时的,不可能替代之。
我的基本观点,既得到我的领导充分肯定也得到汶川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认可,也得到映秀镇领导、卫生院积极响应。在短短的几天里,医院边设计、边施工、边布局、边筹办、边应诊,最终得以如期开业。这是两地人民谱写的又一支胜利之歌!希望粤秀友好医院能成为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典范。
地震是毁灭性,悲痛是暂时的!我们应该从悲痛中苏醒,积极投入家园的建设!我深信,有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美好愿望和决心,有全国人民举国之力的全力支持,梦想很快成为现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