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队三大难之 住
在映秀有多少宾馆我不知道。震前的映秀离成都也就1个多小时的车程。虽然这里是通往熊猫故乡卧龙的要道,但由于没有什么旅游景点,很少有游客在这里停留。
震后的映秀,所有的人都无房可居,作为先遣医疗队的我们,与广大的抗灾大军一样,几乎没有一块平地留给我们,其艰苦程度根本超过想象。幸好我们是最早到达的队伍,与邻军42医院在映秀漩口中学的篮球场搭起了野营帐篷。这种帐篷根本就不能抵雨,我和大部份队员们深夜被常常被雨浸醒。如果你看了,也许会深深地震撼的!我很心酸,很心痛!他们可是医生呀,是大牌专家呀!
也会有人会好奇地问,厅长你是否也与队员们同甘共苦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坚持与队员们同甘共苦,同床共眠!有家公司送了一张床到营地,队员们见我这样艰苦,不再忍心让我睡在地上,将这张床给我,我死活不肯要,因为与队员们睡在一起我才觉得心安!最后这床给冬瓜和南瓜睡了!
其实,住的艰辛远远不止这些,我们有两个队的队员,为了防雨,不得不放下知识分子的清高和尊严,睡到马路旁的人行道上,如同电影《南京路上好八连》解放军进城睡街不扰民的样子。当然,我们可能还要更窝囊些,与难民没有两样!
但这些难,这些苦,只要能换回受灾民众的生命,换回他们的健康,又算什么呢!这使我想起朋友发给我的一个抗灾的段子:活着真好,莫在意钱多钱少,汶川的震波分不清你是乞丐还是富豪;活着真好,莫计较权大权小,汶川的楼板,不认识你头顶着几尺官帽!
后来我号召大家活出一点精神来!我也千方百计找了几顶帐篷解决了住的问题,使大家在广场上也有一个像样的家!大家也非常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开始,我与南方医院的陈建庭主任睡在一间狭小的野营帐篷里。后来,州府的特别照顾给了我们一批又一批正规的帐篷,如果挤一点可睡6~8人,如果行李多就只能睡4~5人。开始我们只拿了三顶,我组织专门会议讨论如何“分房”,我提出,女士优先,给她们分了两顶。剩下一顶如何分呢?有人提出按年龄分配。其实,这一顶大家都没有住进去,用来做仓库了。到了第5,6天,帐篷多了,每个人都能住进帐篷了。这时,队员们搭篷技术大为改进,平均2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顶。
最近的两天,队员以看管仓库为名,把我从七人“床”“解押”到仓库了。
面对艰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网友是这样勉励我的:波子厅长,你们的条件一定很艰苦,乐观面对,有了这样的经历,人生会变得更加完美!
是的,我和大家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战胜了恐惧!战胜了饥饿!战胜了余震,战胜了泥石流,我们也将战胜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