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开博客不“换”赞美“等”批评
—转告给即将开博的官员们
“打伞”故事结束了,由于有的网友对延续一个月的讨论认为太烦人了。其实在评论中有不少好的文章,我们回顾一下媒体的各种评论,就会发现有很多很意义的提示。我觉得下面的这篇评论还是很值得我们开博官员深思的。这篇评论是这样说的:
让笔者更感兴趣的是网友对官员开博客及所撰写博文的态度,笔者对官员公开公职身份开博客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这些官员确实有开博的权利,但另一方面,毋庸讳言的是,某些官员开博客其心态是为了增加“人气”,吸引媒体关注,即使是在博客中体现自己的执政理念,也更愿意与网友进行“正面互动”,而听不得反面的批评意见。这样下去,博客就成了某些官员的另外一个“秀场”了,这实际上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只是希望网友捧场,为宣传自己造势,那么正如某些网友指出的哪样,“有空的话不要在这里写那些东西,再跑一次乡下帮他们干点活”。显而易见,下基层面对实实在在的百姓,并解决百姓实际的问题比那种只想“换”赞美的空头博客更有意义。
官员如果以私人身份开博客,那另当别论,但如果以公开的公职身份开博客,而且博客中谈的也是工作上的事,贴的也是工作上的照片,愚以为,这样的官员博客从开博之初就应该想好其目的就是为了“等”批评,而不是为了“换”赞美。这样的博客所期待的,就应该是网友的“鸡蛋里挑骨头”,这种难得的批评氛围比黄金还珍贵。
从已有的信息来看,官员开博客写博文者不少,但能够引来如此广泛批评的博文的,《冰封的连州》算是非常突出的一篇。作者对自己没打伞所采取的坦率承认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这恰恰是一件好事,它能反映我们领导干部工作中的不足,以及长期浸淫于官场陋习下所不容易发现的工作缺陷,正是这种批评所产生的震撼力,也更容易促使我们的领导工作有所改进。笔者希望,现在所开的官员博客或未来准备开通的官员博客都应抱有“等”批评的态度,而且官员应该适应网友的好言相劝式的批评以及怒骂式的批评,如果没有这样的态度,开博客又有何益?
羊城晚报 2008 2 19 花地版 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