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工作作风打伞特权杂谈 |
分类: 他山石 |
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其博客中发表《冰封的连州》引起网友热议,该文中有一张照片是廖新波在访问一个全村最贫困的家庭时拍下的,彼时雨大了起来,旁边的人为廖新波撑起了伞。照片一出,有网友批评道:“出门随行打伞开道,领导不是没有手举伞,而是习惯被人伺候!”更有网评对副厅长头上的“特权伞”进行轮番批判。
笔者有幸瞻仰了这张“招惹是非”的图片,然而看完后并未感生出什么“悲愤”的情绪来——一位官员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专注于问询时有人在其身后打了一把伞,如此简单的小事,何以非得上纲上线地与所谓“特权伞”联系起来并加以批判?
伞并无“特权”的神通,如若深究所谓“特权伞”,归根结底还得落实到“特权人”、“特权事”上。而无论就该事件的背景还是环境而言,实在难以找到半点特权的影子。
首先,看“打伞”发生的背景,照片是廖新波在访问一个全村最贫困的家庭时拍下的,这家人的饮用水一直没有解决,他们饮用的是泥水,廖新波问:“你们就是喝这些水吗?”这时雨大了起来,旁边的人为廖新波撑起了伞。特权,总要有特权人或特权事的存在,而官员既非违反交规招摇过市,亦非酒酣耳热歌舞翩翩,而是深入基层关怀群众,如此情形何以和特权挂上钩?如果访贫问苦中也存在诸多可供指摘的“特权”,那么笔者倒是希望类似的“特权”再多一些。
其次,看“打伞”发生的环境,从照片中很容易判别,廖新波俯身问询群众,其身后的一把雨伞高高举起,此情此景廖新波本人着实难以察觉,正如廖新波事后解释“那撑伞人是看到我在专心询问,不自觉地将伞撑了过来。动作是很自然的,并没有巴结之意,只是对村民、对长辈、对同事、对领导、对爱人也有这份关心和敬重!”退一步讲,即便廖新波察觉到有人为其撑伞而不加以拒绝,也无可厚非。这种撑伞的举动,发生于领导冒雨访问的时刻,完全可以视作下级对领导工作的支持与分担,而完全没有必要上升到特权的高度上来。
特权引发众人的痛恨完全可以理解,对于各种形式的特权穷追猛打也确有必要,但一个事实必须搞清楚,什么才算是特权?如果对于特权的概念还没有明确,便开始舆论大棒伺候,甚至上纲上线评论,非但无益于对特权进行有效遏制和清楚,反而会伤及无辜,连累好官。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一道监督刃,用不好就是一道毁誉刃,在用剑之前,还是先把一些概念搞搞清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