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生殖健康观
去年末,夫人应市委宣传部的邀请到农讲所的羊城大学堂讲授了“生殖健康、疾病与中医药学的发展”。据说,很受欢迎。这次羊城大学堂的讲课与在台湾和香港做的中医妇科的专题讲座不同,是面对社会听众,通俗易懂。我听了也觉得与西医的生殖生理的理论很符合。
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联合国制定的人类发展指标(HDI)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过长寿而健康的生活;二是获得知识;三是得到适合生活水平的资源。健康是长寿的前提,也是事业、财富等的基础。到了21世纪,人类越来越意识到健康对于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性,有人形象地把健康比作“1”,把财富、权利、地位等等都比作“0”,只有在健康支持之下的“0”才会有意义。
什么是健康?健康是体格、精神与社会的完全健全与和谐的状态,不仅仅意味着疾病与嬴弱的消除。而生殖健康又是健康的核心。因为它涉及每个家庭,涉及父母和孩子,也关系到下一代和人类的未来,WHO在1988年提出生殖健康的概念:生殖健康是与性和生殖相关的体格、精神与社会的完全健康(包括生理、心理与行为)。
对于健康和生殖健康的认识,我们的祖先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记载。古代中医对健康以及生殖健康的认识源远流长。健康,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已提出“天人相应”观,《灵枢·岁露》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其次,是人体自身要整体协调,阴阳平衡。《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在生殖健康方面,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较全面的认识:一是近亲婚配不利于生育,《左传》曰:“内宫不及同姓,其生不殖。”《鲁语》曰:“同姓不婚,恶不殖也。”二是不提倡早婚早育,南齐《褚氏遗书·问子》云:“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三是在性养生方面,提出“七损八益”之说,主张在心理、生理诸方面达到协调,不宜纵欲;四是倡导胎教,慎始而终远。《列女传》曰:“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妇女怀孕后应注意个人修养,在精神、行为、起居等方面谨慎,给胎儿以良好的生长环境;五是节制生育以保障妇女健康,不宜纵欲、多产,《褚氏遗书·本气》曰:“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总而言之,生殖健康的重点是倡导晚婚、节欲、胎教,慎始而终远,达到优生优育。
应该如何维护与促进生殖健康呢?首先,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维护生殖健康与防治生殖障碍的第一步。中医提倡“心身合一”,就是要怡神、养体,修心养性,饮食均衡,起居有节,房事适度;还要注重“天人合一”,即人与环境的和谐,尤其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环境生殖毒素对生殖的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