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如果哪一天所有的医院都和药品及医疗器械脱钩了,那些民营的、自由市场竞争状态下的街头药店、医疗器械出租机构都会纷纷打出“平价”、“降价”、“跳楼价”的招牌,一个以质取胜、以药价低廉取胜的低药价时代就会到来。
在药品市场的下一轮价格博弈中,市场化控制价格的手段将成为主角。何为“市场化控制价格的手段”?《中国经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控制药品生产之后的出厂价和销售价之间的价格差,是国家发改委此次修正思路中的又一记“重拳”;怎样实现这一目标,是鼓励“药品直销”,即将药品直接从企业配送到医院或药店。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切断药品和医疗服务之间的利益链条。因为,只要这条链条还存在,一些医院和现行利益机构就会把医生逼压到与“卖药人”同样的角色中去。如是,卖药的价值实现优先于甚至远远高于医德医术的价值实现,则医生们对医德医术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医生们在社会上的受尊崇地位更是受到质疑,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乃至敌对关系将难以消弥。
因此,医药分家既是对患者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医生职业尊严和利益的维护。在医药分家的大背景下,良好的医德医术将重新焕发出熠熠夺目的光彩:谁的医德医术最好,谁就能最快最好地对症下药,而且下的往往是价廉物美的药。这样,谁的职业声望就高,吸引的患者就多,个人收入也因此水涨船高。
考虑到一些常用药价格便宜,但市场上通常买不到的情况,医药分开后,还应该像规定所有药店必须24小时营业一样,规定所有药店都必须做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上物美价廉的常用药常年不缺货,以切实降低看病费用。
此文作者童大焕,仅作同题讨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