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医疗过失大有文章可做
两年前我在中华医学会2005年全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研讨会上也发表了自己对防止医疗过失的感想。人们说我的讲话稿不象官方讲话稿,除了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外,是因为讲话稿针对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实事求是。事过境迁,重温故文,意境如故,今节选供大家思考。
医疗鉴定工作虽然不是卫生厅的职能,但我们对这项工作的开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过去以来省医学会能不负期望,从法律上、制度上、管理上以及运作程度上都做了很多工作,有效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职业道德、医学知识等方面的素质,做到鉴定结论公平公正,事实证明,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特别是在当今提倡行业自律的主旋律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地进行,无疑为化解医患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然,在工作中也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公正是法制社会的灵魂,是公平适用于法律的必然结果,以公平、公正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是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重要突破。当健康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第一选择时,患者安全、医疗保障、医患关系就成为当今社会和卫生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又是最为核心的环节。在法制社会,如何更好地实现公正、公平、公开,让生命得到最大的尊重,人们呼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体制的不断改进、并进行立法完善,实行鉴定人员职业化、建立有效的报告、监测和评估体系及监督制约机制,如何推动卫生行业的和谐发展等将是我们今天相聚在这里最需要探讨的深层次问题。
病人安全的话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医疗界注目的焦点!
根据美国近年统计报告指出,医疗失误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从1999年的第八位上升到2000年第三位(JAMA),2003年超过心脏病及癌症跃为第一位(NIA)。这是国外的报告,我们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合理的怀疑或猜测又是什么呢?
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加,尤其一些医疗过失案例的真相暴露出来后,更加加速了医患关系的恶化,受害者纷纷打官司,媒体更是毫不客气地也不加修饰地照实刊载受害者的心声。读者纷纷质疑:为什么有崇高地位的医师也会如此恶劣呢?
近年来,医患关系却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实,我们的医护人员不管工作如何神圣,医术如何高明,他们还是人而不是神,所以在阴差阳错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条件下都有可能犯错。在这种逻辑推论下,唯有医疗系统各级人员认真自我反省,彻底检讨自己所有的思维方式和医疗流程和承认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有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阻止无数的病人和受害者耽误治疗或者葬送生命。
为防范医疗过失,必须唤起大家对医疗安全的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和规章制度,把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提供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医患环境,让医护人员提高遵守医疗法规的自觉性,借以自律自清,整顿医院内部管理规范来预防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我们处理医疗事故和纠纷,目的不是惩罚,比如护士拿错相邻放置的氯化钾,这是护士的错吗?手术室管道的接错是护士的错吗?如果错错在哪里?这就是要建立防止事故再度发生的系统,否则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而解决和防止医疗事故发生主要方在医院,一旦事故的发生不要急于推卸责任,而是站在受害者的立场协同找出原因,防止更多的受害者重蹈覆辙!
如何防止事故的再度发生,医生的继续教育也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并非每个医生都能保持一定的品质。即使是管理严谨的美国,也还是有不少的医生出现医疗过失。不过,美国很早就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再发生。如美国麻省的医师执照每两年更新一次,更新的条件是必须接受继续教育课程、参加学会或医院举办的研讨会,还必须订阅杂志。课程内容相当丰富,目的在于促进学习的风气。而医生们,尤其是大城市的医生们,总是积极寻求和最新知识接触的机会,部分经常出现医疗过失的或忽视病人权益的医生非常害怕医疗监察局。纽约州每年就有100-200人被强制吊销执照,有的则给予严厉的口头警告。
防止医疗过失大有文章可做,尤其是事件鉴定之后,我们如何防止事故的再发生,如何对不胜任此项工作的医护人员给予教育、培训和处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