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服务需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策略五:新的内部资源分配机制
医管局的内部分配机制,必须能使资源真正用于我们提供的服务,包括病人的数目和类别,我们才能据此定出合理的工作量。在医管局,钱应跟病人走。
假如工作量在协议的上限内有所增加,拨款便应同步增加,以聘请更多医生、护士、专职医疗人员及支援人员。
这会偏离传统的历史滚勤分配械制,旧机制不够公平及无助提高效率。因此自今年开始,我们会才采用新的内部资源分配模式,以疾病类别及服务量为调配基准。
同一种服务,例如髋关节置换、内窥镜检查或专科内科门诊服务,不论是由那家医院提供,都应按同一基准按款,原则是“服务相同,拨款相同”,这对职员来就应较公平。
新机制亦有助提升效率,因为病症分类模式会为每个急症入院个案厘定了住院时间的规范。
但新机制须顾及所产生的诱导作用,例如我们鼓励以日间手术及治疗代替留院过夜,使需要增加拨款鼓励更具效率及现代化的医护模式。
我们绝不鼓励过多的住院依赖,这与“减少可避免的住院”的目标一致。因此,我们必需根据合理的服务规则,并顾及需求的增长,去为病人服务量订出上限。
我们为某项服务厘定了“医管局的内部成本或价格”后,便可决定应否与私家医生订立协议,由他们提供某些服务,因为医管局未能坚固,或是私家服务更具效率。医管局不应害怕内部相互或与外界竞争,今年我们会试行这个模式。
结论
无论需要与否,医管局正迈向2020年,病人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亦更有能力管理自己的健康。这个趋势不可避免,我们的选择一是抗拒,一是协助它的到来。
数据清楚显示,病人获得帮助来照顾个人健康时,成效自然提升,住院率会下降。
因此,我的希望是医管局会视病人为伙伴,继续为病人提供支援和资讯,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我亦希望我们的财政诱因方向正确,但我们一定不能牺牲质素。
以下五个策略,可让我们在未来两年踏上正确路途,向2020年迈进:
——医疗服务的创新,为病人提供更多选择
——个人电子健康记录,让病人更知情
——建立对医管局提供的核心服务的共识
——制订以人为先的计划,以及
——推行新的内部资源分配机制
我们更可藉此重建管理层与前线职员的互信,并建立新的领导文化,包括奖励创新和关怀前线员工。这就是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