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易学实用的“五常法”
几天前记者在采访我谈及如何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我说了很多,但是有一点不太起眼的“五常法”忘记想记者介绍。在医院管理年的督导中,我向很多医院倡议推广运用“五常法”。其实“五常法”很早以前起源于日本的5S(seiri,
seilon, seiso, seikelsu,
shilsuke)。1994年香港工业署开始推行“五常法”,继而一些企业相继推行。自1999年以来,我还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担任办公室主任的时候就与护理部一起推广“五常法”,也许广东省人民医院是中国境内开展“五常法”最早的医院。当时,我们很正规地邀请香港“五常法”协会为我们培养“专干”,我还获得该协会颁发的证书。当时,我们先把开展活动前的状况拍摄下来,也进行了录象。然后,进行前后对比,面貌涣然一新。“五常法”应用于医疗护理工作,有效的提高了医疗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起到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改善形象,提高竞争力的效果。增加员工的自信心和患者的信任感。“五常法”具体讲的是:
1、常组织:将物品分类,将常用的物品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把不需要的东西弃置或回仓,减省无谓的消耗。单一是最好的原则,提倡一分钟电话,一套文具,一张便签。
2、常整顿:30秒内可取出和放回所有的药物和仪器。所有的物品有明确的分类及名称,有存放的位置及数量。所有的通道通畅无杂物。物品损坏及时修理保证功能。标明借出物品的时间、借出人及借用者、归还时间、完好率,责任到人。
3、常清洁:定期进行清扫活动,包括个人清洁和预防感染。环境和常用物品保持清洁,注意清扫较隐蔽的地方,及时纠正小问题。把没有用的东西统统扔掉。积极持久地开展手卫生。
4、常规范:保证仪器和物品的储藏方法得当,透明度强。急救物品齐全,功能好,仪器、物品功能正常。做好视觉管理,定时评估,及时改善。通过颜色和储藏位置有效地区别容易混淆的药品和危险药品。
5、常自律:以身作则,互相合作,互相提示,持之以恒,每天运用“五常法”清查自己的责任及工作范围,包括所有的医疗文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随着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和观察医院的形象,视觉感受也越来越显得重要,所以,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和就诊环境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减少医患矛盾发生或扩大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实,你也可以用“五常法”管理你的家庭;也可以教育你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