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医院未来的两年做什么?

(2007-07-17 00:14:03)
标签:

医院管理

医疗改革

香港医疗

分类: 医生哥谈医院管理
未来两年到2010年(3)
 
 未来的两年应该怎样?
 
    听到这里,各位或会觉得我所说的虽然有趣,但都可能只是一个“玫瑰圆”,与2007年的医管局毫无关系。究竟我们今天可以做些甚麽?
    我认为医管局在未来两年,应专注发展五个主演策略:

    策略一: 医疗服务的创新
    若要病人对个人健康有更大的自主,便要给予更多的选择:因此,他们需要医管局引进更多的革新服务。
 
    过去12个月,香港的新禁烟法例为我们树立了卓越榜样。法例鼓励每个人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减少二手烟的影响。我相信这项把责任交回市民的果断行勤,对改善他们目前或将来的健康,都会较其他措施有效。
    一直以来,医管局在创新方面有骄人的记录,例子比比皆是。现时我们更有需要重新肯定和提升服务革新的价值。

    经遇12个月的观察,我发觉医管局有下列改革亟需优先推行。
 
    透过中层预防工作以减少入院的计划。今年医管局拨款4,300万元推行11项先导计划,例如设立一个跨专科合作的心脏衰竭治理小组及家居跟进计划,以减少充血性心脏衰竭病人再度入院。
 
    扩充社医精神健康服务。以澳洲为例,经遇多年的增加拨款,社区精神康后人手过去9年增加了一倍有多。参照澳洲的水平,香港需有3,100名社区精神健康职员。香港没有类比的准确数字,因为一些职员同时兼顾住院和社区护理,但根据政府的估算报告引述医管局的数字,香港只有117名社区精神健康职员。要和世界其他地方接轨,精神健康是医管局需要造行大规模现代化和革新的主要服务范畴之一。
 
   推行基层健康护理的新模式,必须能把普通科门诊部、社康护理服务和专职医疗服务结合为一个新的团队,以便目前使用专科门诊服务的病人,可逐步下载到普通科门诊及家庭医学诊所。
  
    设立次急症服务,特别是向再次离住院返家的病人提供复康诊所及复康计割。
  
    更多公私营合作计划,为病人提供更多选择,包括更多利用医管局设施的新模式。今天私营设备的使用率相当高,一些私家医生无法向私家医院租到手术室及病房。由于经济改善,市民入息增加,对私营服务的需求亦同时增加,所以目前是向病人引进更多选择的理想时机。医管局私家病房的使用率仅为54%,医管局轮候的病人亦没有中间选择,例如多付一点钱以便获得更早诊治、选择更惬意的服务配套、容许家佣留院陪同、甚至在公立医院中自选私家医生。我们应致力把控制权交回病人,让他们自己选择,而不是、继续坚持目前极其有限的选择。
 
   利用电脑提供服务:病人可透过电话复诊,或直接自互联网接收医护资料。这种创新做法的例子,是港岛东联网推行的高风险老人计划,对象是经常入院(二次或以上)和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三种或以上)的老人。新服务包括电话建理咨询,以及由非政府机构、医务社工及社康护士提供的跟进服务。与对照组的成绩比较,计划下的老人向急症室求诊的次数减少37%,而紧急入院的次数亦减少36%。

    上述只是创新服务的举例。我鼓励医管局同事探对其他途径,把医管局带入下一个新世代。

策略二:知情的病人

    病人必须获悉自身的医疗资讯,才可加强自我照顾及作出选择。香港已有这个难得的机会,成向全世界第一个市民可捺有个人电子健康记录的地方。我们正加速推行医管局临床医疗管理系统的第III版,使医管局储存的大量病人资料,可于香港普遍使用。
 
   医管局的电子医疗病历等计划将需加速推行,以落实私营机构在紧密的私隐保障下,可以安全存取病人数据。目前这个系统只准私家医护人员单向读取医管局的资料,所以有需要发展至允许私家医生(最终亦容许病人)把新资料输入把新资料输入记录内。我们仍需努力消除公私营机构之间的隔阂、以及确保有严密的私隐安全保障。若有足够资源,个人电子健康纪练可在五年内实施。
    我们应该把握这个机会,使香港成向全球第一个病人可以自主本身健康资料的地方.
 
(待续,还有更精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