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诚信:化敌为友的基石

(2007-06-12 08:50:56)
标签:

感悟随笔

诚信

分类: 波子杂谈
 诚信:化敌为友的基石
 
     我1991年在美国学习的时候,有位朋友问,你知道如何使你的信用卡增加信用值吗(credit)?他说,你用了钱之后不要马上还,要超过指定的时间还就可以增殖了。这对于国人来说好象不可思议。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从国家的层面来看,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讲诚信的习惯或氛围;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不怕你不还钱就怕你不用钱,你用得越多还得越慢银行的利润就越多。就那这个例子来看中国,可能就不是这样一种视觉了。
 
     什么是诚信呢?诚指实事求是,信包含三种词义,信用、信义、信誉。归纳起来便是诚实守信。在中国文化史上,诚信一直作为一个道德命题而存在。孔子把信提到了“民无信不立”的高度,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亦认为诚信是“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历史上的中国民间,许诺或誓言既是人们表达诚信的方式,也是人的正常交往的保证。青年男女一见钟情,欲结鸳鸯,免不了山盟海誓,以结百年之好;朋友之间意气相投,常常也起盟而誓,结为兄弟。现代意义的诚信观念则主要源于人类的商品交易行为。人类最早的商品交易是基于礼仪式的、习俗的、宗教的以及个别市场的偶然性交易。在一次性交易中,交换本身就是双方暂时达成的契约,只不过表现为一种口头的承诺。契约既没有明确和书面的形式,也没有监督契约实施的第三方权威机构,惟有依靠双方的诚信。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诚信的作用没有随着法制社会的发展而消失,相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诚信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社会是一种信任社会,现代社会的所谓秩序问题,实际上是“时——空延伸”的问题。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是由市场经济作为契约经济的本质决定的。组织与组织之间要得以正常运转,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种正常关系,社会要保持一种正常秩序,就必须以相互之间履行契约为前提,而契约的履行又必须立足在诚信的道德基点上。

    诚信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交往的基础。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和态度有所不同,人们对行为的定义和理解也有所不同。就是说,人际沟通是通过交往双方对自己行为的定义和对他人行为意义的理解的交互作用来进行,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人们的互动必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个人在互动过程中都会不断地在修正自己的观点以适应当时情境的需要。只有人们的解释符合当时的情境,双方的交往才能顺利进行。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解释符合情境的需要?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心解释,将诚信之心转化为语言与行动,我们将会赢得每一个人。
 
    在人际交往中,诚信可以增加了安全感,减少了压抑和提防,让人们自由地分享情感和思想。有人认为,诚信使人放心地把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恐惧放到朋友们的手掌中,因为他知道朋友会小心照顾它。诚信使人们愿花时间在一起,愿意为其他人奉献。诚信表达了一种信心,这种信心使人们更容易坚信其他人的能力,坚信一旦需要帮助,他们就会出现。而且,诚信还可以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将矛盾带来的交际风险降为最小。矛盾双方以诚相待,相互信任,冲突就会被理解成误解,双方都会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宽容对方,并在往后的交往中以行动展示自己的真心。
 
     我非常欣赏这句话:诚信的人没有敌人,因为敌人也会为其真诚所感动,进而成为朋友。个人如此,组织如此,政府亦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