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政府支付的固定医保“人头费”,决定了医疗机构只能靠固定的医保收入生存,医生们将自觉选择疗效最高、成本最低的治疗路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由于医保收入是按固定人头算下发的,因此医生们开大处方、滥开贵药或搞过度检查,并无助于自己的收益。因此这会让他们主动杜绝过度的医疗行为,从而解决“看病贵”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医生们一味地压缩成本而不顾疗效,也会被患者投诉,无法通过政府的考核,会因医疗服务不佳而丢失医保合同。医疗机构将在成本与效率之间自动寻找平衡点。
“与现在医院都‘盼着患者盈门’的情形不同,在第7套方案中,医疗单位将尽量保证‘患者不登门或少登门’。这意味着他们平时必须经常下到社区,主动帮助老百姓解决健康问题。所以,这套方案对于解决看病贵、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公众健康都能够进行正向引导。”。
对于这一思路实施的前提条件——医保资金的筹措问题。政府的筹资渠道有两个:一般税收和社会保险。凡是有支付能力的人都必须交纳医保费用(城、乡标准可以有别),人人都要加入医疗保障体系。而对于实在没能力支付的人群(如贫困的农民、城市贫民、学生以及儿童)则由国家投入,建立医保系统。从而保证人人参保。
据说整个医改总费用不需要此前卫生部医改课题组估计的2000多亿元,而只需1000多亿元。在我看来,这样的一个水平不可能亿斤微亿 更多的问题和为成员提供比现在公费医疗好的服务。要知道,2005年的全国医疗消费超过8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