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 |
分类: 波子杂谈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今天在韶关继续血液管理的监督,韶关的情况也使我放心了。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这些事情你总挂在心里,是你的责任吗?如果是这样问,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其实这是我们每个有责任心的人忧患!
说到忧患,今天恰好我的同事给我发了《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章。这篇文章似乎也可以描述我今天的忧虑。如果我们的管理者甚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忧患意思,社会就不会有这么多担忧。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章》是这样说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膠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章》以历史事例和警譬的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命题。从而告诫人们,不能耽于安乐。舜、傅说、膠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的成功事例,以证明经历挫折和磨难对于一个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就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让一个人的心灵受折磨,筋骨受劳累,肠胃受饥饿,身受穷困之苦,一行动就打乱他的作为,总是不能如愿。这样才能“动心忍性”,触动他的心灵,使他变得善于思考,经受磨难后使他的性格变得坚韧。"曾益其所不能",让他做到以前不能做到的事情,达到以前不能达到的境界。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