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07-04-12 00:20:33)
标签:

感悟随笔

分类: 波子杂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今天在韶关继续血液管理的监督,韶关的情况也使我放心了。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这些事情你总挂在心里,是你的责任吗?如果是这样问,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其实这是我们每个有责任心的人忧患!

    说到忧患,今天恰好我的同事给我发了《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章。这篇文章似乎也可以描述我今天的忧虑。如果我们的管理者甚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忧患意思,社会就不会有这么多担忧。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章》是这样说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膠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章》以历史事例和警譬的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命题。从而告诫人们,不能耽于安乐。舜、傅说、膠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的成功事例,以证明经历挫折和磨难对于一个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就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让一个人的心灵受折磨,筋骨受劳累,肠胃受饥饿,身受穷困之苦,一行动就打乱他的作为,总是不能如愿。这样才能“动心忍性”,触动他的心灵,使他变得善于思考,经受磨难后使他的性格变得坚韧。"曾益其所不能",让他做到以前不能做到的事情,达到以前不能达到的境界。

    这种“磨难”对于国家和个人具有一样的意义,国家和个人常常处于忧患之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犯错误、心志受困挠、思虑受阻塞,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一种忧患;不经受这种种忧患,也就是没有经受锻炼,人是脆弱的,不可能大有作为。对一个国家来说,国内没有掌握法度的大臣和辅助国君的士人,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邻国外患的忧惧,君主往往容易骄奢淫逸,当然就容易灭亡。

    所以,在忧愁祸患中可以生存,而在安逸快乐中容易灭亡。切记!everybody!

    我们的国家表面看好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似乎也象是一个大国,但是目前国家存在的问题和国家的管理水平远远不能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这就是忧患意识!人们看不起病,这不是药品贵和医院的管理问题,而是国家之忧患!有人以卖血为生,这不仅仅是好吃懒做的表现,而是国家之忧患!.......!有了忧患,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又是政治家的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