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生哥谈医改 |
[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
药费报了,农民笑了!
(摄影报道:肇庆市农村合作医疗办老画眉)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
“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农民的话最朴实、也最有震撼力。这流传在农民中的老话,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铺开,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实现而成历史。
(左为鼎湖区桂峰村山田自然村的钟丽萍。)
那天,我们进村,钟丽萍她正与邻居拉锯截断一松木做柴火.锯拉得均匀而有节奏.因为是临时采访,电视台要拍一个宣传农村合作医疗的专题,要临时补镜头,没有通知采访对象就直接到村了。看到她有力的劳动动作,谁想到其曾是一位癌症患者呢?
钟丽萍是个年轻的母亲,做母亲不久,就得了直肠癌,住院治疗花去近十万元的费用,多年积蓄全用光,为治病,还欠下亲友的借款。
她对记者说:“再借一分钱都难!好在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住院补助返还3000元,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另补了我4000元,共领到了7000元。现在我大病治好了,我要宣传:农村合作医疗就是好!不但要搞,而且要继续搞下去!”
7000元并不多,特别是之于患了这样的病的家庭,但是,要记着她说的话,在绝境时,一杯温开水也可以救人的,何况这样一笔款项,不足城里人的一瓶名酒,而在农村人眼中,真是好大的一笔救命钱!
(图:左面为高要市金利镇合作医疗办主任回访出院康复的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对象黄德光)
(图:左面为高要市金利镇合作医疗办主任回访出院康复的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对象黄德光)
高要市金利镇四甲村的黄德光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给他的实惠至今难忘。2004年,村干部动员参合时,黄德光的老母亲对农村合作医疗能给农民带来实惠难以置信,对村干部说:“姜太公钓鱼,愿者才上钩。自找霉气”,几经动员才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殊想到,不幸真的降临黄德光一家。女儿黄诗进患血癌,费用一大笔。农村合作医疗除按比例补偿其住院费2000元,还大病救助其6000元。这是金利镇启动的首个大病救助。有道是“屋漏偏连夜雨”,2005年黄德光本人也因病住院,用去费用2万元。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其4000元,住院补偿报销1500元。另外,合作医疗办还与镇民政办协调解决医疗救助困难补助3000元。黄德光感动之余深切体会到农村合作医疗的确能帮助缓解困难,他的老母亲还没有到下年度参合期就急着来找村干部,要交新一年度的个人出资款。
(上图:高要市大端村农民踊跃交款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上图:高要市大端村农民踊跃交款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上面所举的事例只是农村合作医疗受惠农民的其中,象这样的好事,还有无数农民得以分享。据统计,2006年肇庆市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39873人次,补偿金额4969.2312万元;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1574人,救助金额226.6283万元。正常分娩补偿人次:648,金额18.0936万元。
让农民真正笑了是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逐年提高住院补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2006年度,肇庆市各县(市、区)对参合农民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3000元统一提高到6000元以上,并逐步达到1万元以上。报销比例为: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报销45—50%,在当地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报销40—45%,在县外医疗机构住院的报销30%。起付线统一调整为:在乡镇卫生院就医200元,当地县级医疗机构就医300元,在县外医疗机构就医600元。农村五保户和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残疾人证》的参合农民免交个10元个人出资的付资,住院,不设起付线。
2007年肇庆市参合农民总数达230多万人,参合农民覆盖率达80以上。筹资资金情况为:农民个人出10元;县财政出9元;市财政出6元;省财政出35元;连同中央财政的每人2元,如果资金如期到位,各级资金筹措总额达1.42亿元。
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资额大了,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线再次调高。2007年度全市合作医疗年住院报付封顶线统一调到一万元,困难者还可以另申请农村合作医疗大额救助金。农民将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更大的保障。据了解,一月份,光是四会市就有7人领到了住院大额年封顶线的一万元,其中最高的领到了报偿15000元。农民看病保障的体现不再是“杯水车薪“,而是盆水、桶水,真正起到减轻农民看病负担的作用了。
前一篇:一位记者眼中的医生哥
后一篇:中国医改需要一个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