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定池莲自在香
春节过后,似乎要忙起来了。在忙的时候却偶见资深记者程小琪以他画的荷花为题的挂历,每幅画有省委蔡东士书记的亲笔题诗,字画相映成趣。又使我有一番感受。(配图网络上摘,非文所说)
http://www.guizt.com/images/at30g.jpg
自古至今,写荷花,颂荷花,吟荷花,赋荷花,画荷花,影荷花的人不少,就广东的三水也以荷花为题,发展了荷花经济。
本人春节期间也略读几首荷花,诗词能言心中情、胸中志这是大家都认识的。同一首诗词,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理解和感受。
比如七绝《纳凉》: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版权是陆游还是秦观不去管它,这首诗本身就可以引出不同的感慨。
从诗所描述的情景夏天无疑。夏夜,暑气逼人,在没有“现代化”的过去,人们多是手执大葵扇,搬一张小木凳,围坐在露天之下,或花园或马路边、榕树下,露天纳凉之其中惬意,只有我们这代人才可以回忆出来。《纳凉》就是写出那别一番的情趣。一个“追”字,说明“柳外凉”是当地人们最适应纳凉的堤岸(湖?江?)。
“倚胡床”(懒佬椅,沙滩椅)又是“卧看”星月的一种潇洒、安逸的姿态和心境。
其实写荷之人多是表达其心中的另一块天地。 《纳凉》表面看似描绘一个河边桥畔,月下柳林,风定水平,船笛悠扬,美丽静谧的纳凉环境;池中莲花盛开,清新自然,幽香四溢。这种荷香,不仅使作者感官上得到满足,心境也分外舒畅。可从秦观的才气、性格和仕途来看,屡遭贬谪的他一定是厌恶了阿谀奉承、唯唯是诺、尔虞我诈的官场作风,力求远避那些趋炎附势、玩弄权术的小人们。诗中优美清爽的世界可能是诗人梦寐以求的一片天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