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疗供给:国营还是民营?

(2007-01-20 07:05:50)
分类: 医生哥谈医改
邹至庄教授之《中国医疗的供给与政策》之一
 
   上文已经介绍,邹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在学术上有很多建树。为了大家了解邹教授对中国医改的观点,现在浓缩几篇给大家。这仅仅是他的意见,欢迎大家讨论。
 
               医疗供给:国营还是民营?

    邹至庄教授在《中国医疗的供给与政策》一文中首先指出中国医疗服务价格的快速增长和供给的增长停滞并存的现状。他把医疗服务供给的增长停滞归咎于中国医疗的国营供给体系。同时用江苏省宿迁市的医疗改革案例说明医疗供给民营化的正面影响。也为政府医疗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农村人口的医疗是三农问题一个最重要的方面,部分农村人口医疗状况恶化。对于我国总体来说,在过去的15年里,医疗的供给并没有增加而医疗的价格增长迅速。老百姓感受到“看病贵”这一事实很容易用经济学中简单的供需法则解释。如果供给不变,收入的快速增长导致需求增加,价格则会上升,中国医疗就是这样的例子。
 
                医疗供给:国营还是民营?
    邹教授通过1995-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回顾性分析,明显地看出,中国的医疗服务的价格上涨很快。
 
    在经过近三十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之后,最令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医疗供给仍然几乎是完全国营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医疗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医疗服务的供给因此也应该是政府的责任。1989年到2003年中国的人均医疗供给没有增加,但几乎所有其他产品和服务都在同期有很快的增长。这种现象的唯一可靠的解释就在于医疗供给的国营制。在中国,无论是医院、医疗中心还是诊所,几乎全部由国家拥有并经营的,医疗服务是地方政府或者国有单位的责任。多年以来,那些部门仅仅注意维持原有水平,就算完成任务。由于医疗供给不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力量不能使医疗供给对需求的快速增长作出反应。于是是,需求增长就仅仅导致了价格的上涨,没有引起供给量的增长。医疗服务业是中国市场化经济改革的一个失败例子。
 
    邹教授可以找到医疗服务供给没有增加的证据。1989年以后的十多年来中国的人均床位数和人均专业医疗人员的数量都没有增加。1989年,每千人床位数为2.2785,每千人医生数为1.5243。2001年(选择此年是因为2002年以后对床位数的定义有所变更),每千人床位数为2.3318。2004年每千人医生人数是 1.4655。
 
    因此,每千人床位数从2.28稍微上升到2.33,而每千人医生数则从1.52 下降到了1.47。这与以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医疗支出的数据反映的事实是一致的。
 
    如果认为国家所有和经营是造成医疗供给增长滞缓的原因,我们需要提供非政府经营能够增加供给的证据。邹教授以江苏省宿迁市医疗改革为例,分析了从2000年到2006年期间的医疗体系民营化改革的例子。据他所说,他的资料来源于2006年7月8日的《经济观察报》,2006年4月17日的《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3月23日、6月22日、23日的《中国青年报》。他的结论是宿迁的民营化实验能够降低医疗价格是非常大的成就。不仅价格下降、数量增加,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提高了。被调查的患者普遍反映服务更好了,医生的态度更好了,等候时间也缩短了。此外,投资的涌入也增加了宿迁市的医院数量,从1999年的130家,上升到2004年的400家(其中有些医院规模很小);整个城市的医疗资产达到了约15.4亿元,是1999年的三倍多。(与清华课题组的结论比较一致)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