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生哥谈医改 |
“感激当初”认为: 反复看了几次杨大官人论私人医生. 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想表达的内容.
也许这贴之前还有一点内容相联系的,但我没有看到.就从这贴子,我试探求一下作者的原意.
题目是:论私人医生,作者在开头不久后即笔锋一转说"私人医生问题"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在医疗行业的一个深层次问题,也是个没有与时俱进的历史遗留问题。然后提出论点:医疗服务是一种商品,医疗服务价格高的原因是由于是垄断和供给量严重不足。进行论证.我想作者的意思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的意思,我想请教几个问题:
一、所谓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义是什么?
二、医院能否有定价?目前医院是如何定价的?
三、在目前的卫生体制下,增加医务人员将会给病人直接卫生费用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四、私人医生的出现是否可以真正解决所谓的垄断?能否有效解决病人的健康需要?
“杨大官人”认为:前面我说了,原文是个跟贴,讲医疗行业状况的,并不是一篇独立的文章,由于跟在 “医改能否推行私人医生制度”后面讨论“私人医生”问题,所以波子哥加了题目单列了。
不管怎么样,你的4个问题我可以回答:
1、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义,在我的原文中,是泛指接受医疗服务时所需的费用,是广义上的,没有专指诊断、药费、或检验费等;
2、目前我们的国立医院,原则上不能自行定价,所有价格都执行卫生管理部门和价格部门的定价。比如诊断费(基本体现在挂号费),多数省份的定价是1-2元,还比不上理发!根本不能体现医生的劳动,医院的效益,主要来自药费、特殊仪器的检查费等等;
3、在目前的卫生体制下,增加医务人员,和病人直接卫生费用可以说基本没有关系。因为第一:病人看病的模式不会变,初诊还是看一个医生;第二:医务人员的培养有一定周期,并不是随便想增加就增加的;第三:教育产业化,培训费用的来源,不是直接来自纳税人;第四:按中国的人口计,医务人员是少了,而不是多;
4、私人医生的出现是否可以真正解决所谓的垄断?这个事情朋友您搞反了,“私人医生”是果,打破垄断是因;
能否有效解决病人的健康需要?看我在前面的补充说明。
感激当初:感谢杨大官人的耐心解释.谢谢。看了你的解释我就再倒回去看了原文,结合自己在医院的工作经历,我想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想法,请廖厅和杨大官人及其他博友一并指正:
而现实的问题在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服务的效率低下,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较差,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差。
那么,新的医疗改革将如何构建制度,改变现状呢?
我个人认为,网上关于医改的种种信息外,特别是保障体系那一块。总的来说,感觉上是很理性的,也是一种努力的方向。但现实中能否具有可操作性就很难说。比方现在省卫生厅拔这些钱到社区或村卫生室,这些钱理论上是用于补贴给病人的,但由于实际上是由那些医生控制了,能不能兑现初衷,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东拉西扯的太多了,返回正题。
从原文中看到,医改的一个目标是小病到社区,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但是当中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没有转轨的轨道,是行不通的。
这就是目前病人不愿意到社区看病人的原因,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意欲到社区就医以节约最大的成本(包含金钱、时间、精力)而实际上却没有呢?为什么社区医疗又会成为卖药的怪圈呢?
杨大官人在回答我的四个问题时,他说目前的体制上增加医务人员对病人的费用没有影响,我觉得大大的不对。原因于是医疗服务是一种可以诱导需求的服务,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所以医方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诱导病人的需求,我想回扣药,大检查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有这个"催化酶"的作用,反之,如果信息对称,病人可以很理性的选择,则不管医院追求的是什么,病人一定可以作用利已选择.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诚信问题。由于时间问题,具体的事例不列举了,直接导出我的结论吧:
不管医改如何构成制度,如何实现社区医疗或私人医生制度?有个制度一定要先行。
第一,最大可能改变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性,可以供选择的方法就是实现区域性的病人信息管理.如果我们看美国,一定要看到美国的这一点.这样病人的就医成本会大大降低。
“老菠菜”:私人医生应该是中国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包括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象我国那样公立医院比例95%以上,全世界除了古巴,朝鲜一经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