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不合格的传记 上
日期:2009-04-09
作者:苏华;张继红 来源:文汇报
近几年来,我们一直从事着何泽慧的父亲何澄的传记的资料搜集和写作。所以,我们十分注意新近出版的《钱三强与何泽慧》一书(祁淑英著,春风文艺出版
社,2009年1月版)。遗憾的是,从我们掌握的史料来看,此书中凡写何泽慧和她的父亲何澄以及外婆王谢长达的,多为误人子弟的“创作”。如:“何泽慧祖 籍山西灵石县。何氏家族原是声名显赫的晋商。”(17页);“何澄作为爱国商人,在苏州城驻足后,首先想到的是发展民族工业,于是,他在苏州城创办了一家
织布厂……这期间,何澄结识了一位长辈——苏州城著名的知识女性谢长达。因为谢长达也同样酷爱收藏,酷爱收藏图书,她在苏州城创建了一座藏书楼,也就是苏
州城的第一座图书馆……谢长达在热衷收藏的同时,无疑对喜爱收藏的何澄颇有好感,于是,谢长达将自己的女儿王季山许配何澄。”(19页)
真实的何澄和王谢长达的身世是怎样的呢?
何 澄,字亚农,号真山。1880年出生在山西灵石县两渡镇一个已经累世五代的“科举旺族”中。在科举取仕的清代,两渡何家在黄卷青灯之下,把读书、应考和做 官发挥到了极致。到清代末期科考废止,灵石两渡何家中进士者15人:在清廷中枢机关——内阁、各部院衙门、内府以及地方文武官衙门供职者六十余人。直到今 天,两渡何家仍是研究明清时期文化家族何以繁盛的一个典型例案。1902年,何澄自费东渡日本,开始了“强国梦”的征程。他是同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并且
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志在推翻“满洲政府”的同盟会秘密外围组织“丈夫团”的主要成员。1907年,何澄毕业回国,被清廷陆军部通国速成武备学堂(保定陆 军军官学校)聘为兵学教官。1909年,何澄入清廷军咨府第二厅任职。同年,经明代大学士王鏊第十四世孙、晚清著名的物理学翻译家、曲学家王季烈介绍,与
其妹王季山结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何澄自京城南下,协助陈其美谋划光复上海,任沪军第二师师参谋长。1912年8月,何澄退出军界,回到苏州定 居,在十全街建造了自己的第一所私宅“二渡书屋”。1915年,开办了益亚织布厂,生产一种上等的丝光爱国布。
如此一个 名满天下的科举世族,在作者笔下,竟成了“晋商”。更为荒诞无稽的是,何澄买下网师园的时间是在1940年,但依作者的描述是在何澄开办织布厂的同时,即 1912年前后。因为把何澄购买网师园的时间提前了二十多年,所以,书中出现了不少“原子世界的科学伴侣——中国的居里夫妇”在网师园中生活的情节,这当 然都是惹人发笑的没谱的事。到1948年,何泽慧和钱三强回到苏州,
这时网师园确实是自家的园子了,但何澄早在两年前便已去世。作者却让何澄从天堂回到了 人间:“何澄老人用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泾溪》诗来劝慰女儿和女婿。”(149页)读着这样的描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