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向有水的罗布泊(20)

(2006-08-01 19:26:06)
分类: 南极.罗布淖尔

走向有水的罗布泊(20)

驼头班彻  霍涅尔摄

 

坚持到底

 

    他们到了一个古代曾经有人居住的地方。赫定一九00年来过这里,一九0一年赫定又来这里做了更仔细的勘察。这是一个早在一千六百年前就已经被沙漠淹没的地方。也许继赫定以后,另外三个探险家:英国人斯坦因、美国人亨廷顿(Huntington)、日本人橘瑞超也来过这里。

这一带有不少过去的地图可供参考,但是地貌已经有了许多的变化,那些河、湖都和以前不一样了,研究这些变化正是霍涅尔和父亲此行的主要目的。

一九三一年一月五日,他们进入了丹丘陵。沿着雅丹走,他们发现了许多石器时代石做的工具,还捡到了一个黄铜打制的小东西,估计是皮带上的扣子或钩。

他们又看见一条干河,发现这里曾经有过一个湖。

他们开始挖井希望找到水,可是没有。然而周围有一些小的树丛、还有些红柳包,令骆驼可以吃一点东西。

已经往西走了两天了,通过一路上的步测,他们得知这里距罗布泊西岸有四十五公里。他们决定往北拐。

这里的东北风又来了,现在他们必须顶着风穿行于雅丹地貌中。由于这些雅丹地貌的走向全部是从东北斜向西南的,父亲他们却是朝北走,因此他们必须顶着风、必须在雅丹群中翻上翻下,十分的吃力与辛苦。而那些可怜的骆驼则更加费劲了,它们在风中摇晃着瘦弱的身躯,开始爬那些土坡。可是有些地方太高了,父亲他们只得放弃,采取绕过去的方式。

有一段时间,他们从过去的斯坦因的地图上看,觉得应该是到了过去斯坦因发现的古代用于战争的废墟LK(斯坦因将自己发现的每个古代遗址均在地图上以大写英文字母标出)了,可是他们没找到。

那些骆驼已经很疲惫了。驼铃声以前听上去就像圣诞铃声一样好听,可现在听上去就像送葬的铃声。骆驼的目光也开始变得呆滞、麻木,它们不想走,它们已经没有力气了;一定要它们走,他们只得拼着最后的力气机械地迈着四条腿。

再过三天,他们仅有的雪也将用光。父亲和霍涅尔算了一下,必须每天走二十公里,才能在断水之前赶到有水的地方。但是看看骆驼现在的样子,怕是坚持不到那里了。于是霍涅尔问大家:“再走三天能受得了吗?”“不能,不能。”仆人们摇着头,连一向坚韧不拔、什么事也难不倒的班彻这一回也说:“做不到”。可是父亲却坚定地说:“能”。

关键的时刻,父亲总是毫不动摇。他,个子小小的、文质彬彬的,一个来自大城市的知识分子,一下子来到这常人难以忍受的蛮荒之地,虽不怎么说话,意志却十分坚强……霍涅尔这样想着,觉得很感动。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着重任,除了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要对其他五个人的生命负责。

一月六日,骆驼脚掌的情况更糟了,仆人们开始给它们包扎换药。他们发现有水,于是打井,打出了水忙给骆驼喝,可是水质太差,骆驼不喝。该出发了,可骆驼不想走。一直到八点半,父亲他们才正式动身。

父亲和霍涅尔说好了走的方向,便自己先走了,他想先探探路,看看有什么好走一点的地方。

霍涅尔则留下画地图,并且边走边研究些东西,其实他一直想停下来研究些东西,但是其他人总是想快些走。这一次,霍涅尔果然有成果,他终于找到了斯坦因的LK,可惜当时的形势不允许他在那里呆得太长。

这一天,他们的成绩很不错,到了晚上宿营的时候,他们一共走了二十公里还要多一点。只是骆驼的情况更糟了,班彻一直在照顾那些骆驼,他一会给它们喂药,一会又把它们驮的东西弄得舒服些。豆子已经快吃光了,每天分给每峰骆驼的只有两把豆子,这点补充相对于它们巨大的消耗来说绝对是太少了。班彻甚至将垫在驮架下的干草都拿出来喂它们了,但还是太少。

一月七日早晨,天气依然很冷,气温为零下二十二摄氏度。他们原计划在沙漠只待十天的,现在已经超过了十天。从十二月二十五日自有水的61号营地出发的那天算起,已经过了十三天了。骆驼们越来越走不动了,虽然它们驮的东西少了,但是,每天起来时必须帮它们,不帮就起不来,有时还要用鞭子抽,它们才肯起来。

他们经过了一大片黑森森的枯木林,那是一些很大的直径有半米左右的死去的胡杨,有百十来株。从枯树林向西望去,是一片极目无垠的大沙漠。可以想见,过去这里是多么美,有水,而且绿树成荫,肯定还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然而不知什么时候,水消失了,沙子来了……父亲饥肠辘辘地迈着机械的步子,望着那些垂危前曾经挣扎过、尽量向天空伸展的不屈的胡杨枝条想,生命本是多么顽强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