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深处--心生来就是要碎的(王尔德)
(2009-03-12 21:20:56)
标签:
奥斯卡王尔德自深深处选录译林出版社朱纯深译杂谈 |
分类: 他说 |
“千年文学产生了远比王尔德复杂或更有想象力的作者,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无论是随意交谈还是和朋友相处,无论是在幸福的年月还是身处逆境,王尔德同样富有魅力。他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博尔赫斯
1895年,王尔德因“有伤风化”获罪入狱。
《自深深处》是王尔德狱中断续写给他的情人波西(同性)的一封长信。信中充满了对波西爱恨交织的情绪,,同时还集中阐述了他的艺术观、生活观,世界观。
以下全部选录自《自深深处》:
“我人生有两大转折点:一是父亲送我进牛津,一是社会送我进监狱。碰上你,对我是危险的,而在那个特定时候碰上你,对我则成了致命。命运将我们两个互不相干的生命丝丝缕缕编成了一个血红的图案,你的确真心爱过我。即使你拒绝收我的信,我也会照写不误,这样你就知道,不管怎样,总是有信在等着你。”
我们思想着的是永恒,但慢慢通过的却是时间。
最可怕的不在于这令人心碎——心生来就是要碎的——而在于这使人心变成石头。
爱是想象力滋养的,这使我们比自己知道的更聪慧,比自我感觉的更良好,比本来的为人更高尚;这使我们能将生活看作一个整体;只要这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现实也以理想的关系看待理解他人。惟有精美的,精美于思的,才能供养爱。但不管什么都供养得了恨。
爱的欢乐,一如心智的欢乐,在于感受自身的存活。爱的目的是去爱,不多,也不少。
仇恨,以心智论是永恒的否定,以感情论是萎缩退化的一种形式,它消灭一切,除了自己。
爱读得出最遥远的星辰上写的是什么,恨却蒙蔽了你的双眼。
不要惧怕过去。假如人们说过去的事无可挽回,你别信。过去、现在和将来,在上帝眼中不过是一个瞬间罢了。我们应该尽量生活在上帝眼中。时间和空间,延续和拓展,不过是思想的偶然条件罢了。想象能超脱这些,在一个理想存在的自由境界中运行。事物也一样,从本质上说,我们要它们怎样它们就是怎样。一事一物,是什么样子,取决于我们看它的方式。“别人看到的”,布莱克说,“不过是黎明越过了山头,而我看到的,是上帝的孩子在欢欣呐喊。”
想象是使人得以既从其理想关系也从其真实关系来理解世事和世人的能力。
他(基督)感到生活是变化的、流动的、积极的,让它僵化为任何形式都意味着死亡。他说人不该该过执着于物质的、世俗的利益,能变得不实际是了不起的事,不要太汲汲于大小事务。“鸟都不用操心,何况人呢?”他说得真好,“不要为明天忧虑。灵魂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希腊人也许会说这后一句,那句充满了希腊感。但只有基督才会两句都说,替我们把生活总结得一丝不差。
为别人而活,作为一个确定的自我意识的目的,这不是他(基督)的教义。这不是他教义的基础。他说,“饶恕你的敌人”,但这不是因为你敌人的缘故,而是为了你本人他才这么说的,还因为爱比恨美。
但虽然基督并没有对世人说,“为别人而活”,他却指出了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其间一点差别也没有。这样一来,他给了人一个外延了的、巨大的人格。
欢乐与欢笑背后可能藏着一种性情,一种粗俗、刻薄、冷酷的性情。被悲怆的背后永远是悲怆。
天地万象,是以悲怆建造的,一个孩子、一颗星星的诞生,都伴随着疼痛。
悲怆是一道伤口,除了爱的手,别的手一碰就会流血甚至爱的手碰了,也必定会流血的,虽然不是因为疼。
涉世之初,甜美的如此甜美,苦涩的如此苦涩,我们必然会一心向往欢娱和快乐,追求的不止是“一两个月只吃蜜糖过活”,而是一辈子不尝别的,不知道这么一来,我们可真的让灵魂挨饿了。
必须学会快乐。
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它意味着“主耶稣的心肠和莎士比亚的头脑。”
对艺术家来说,表达是他得以体察生活的唯一方式。
大部分人活着是为了爱和赞美。但我们应该是凭借爱和赞美活着。
形式和礼仪是为人而设的,而不是人为形式和礼仪而生。
那些舍弃了他们的正当的范围的人,改变的不过是周围的环境,而非他们的本性。
怎么说一个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说的。
推出去的责任,大大小小最后总要归回到该负的人的身上。
任何一个世界的任何一座囚牢,爱都能破门而入。
在艺术上,好的动机一点价值也没有。所有不好的艺术都是好的动机造成的。
就像与豹共餐,刺激的一半来自危险。
对于色彩最斑斓亮丽的蛇,毒素正是它们完美的一部分。
人在选择敌人时,再小心也不为过。
神是奇怪的,他们惩罚我们,不但因为我们的罪行和堕落变态,也因为我们的美好与善良。我不怀疑,人这样受罚很有道理。这有助于、或者说应该是有助于对一己之善恶的领悟,不会因为其中的哪一样而自满自负。
我犯的唯一错误,是把自己局限在那些以为是长在园子向阳一面的树当中,避开另一边的幽幽暗影。。。。。。。我过着蜜糖般的日子。但如果继续过着同样的生活就不对了,因为这会限制心性的发展。我只有往前走,园子的另一半同样也有它的秘密留给我。
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每时每刻的做人,不但取决于他曾经怎样,也同样取决于他即将怎样。艺术是一个象征。因为人是一个象征。
艺术家的谦卑在于他对所有他对所有经验的坦诚接受,正如艺术家的爱无非是那份对美的感受,那份向世界结识灵与肉的美感。
恶大莫过于肤浅。
现在我发现,藏在我心性深处有什么在告诉我,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无意义的,而受苦是最不可能没有意义的。这个东西藏在我心性的深处,就像野地里的宝藏。它就是谦卑。
我内心所剩下的,这是最后一样,这也是最好的一样东西了:是我达至的终极发现,是我柳暗花名的起点。因为是出于自己,我知道它来得正是时候。不迟,也不早。如果是别人告诉我的,我会反驳。如果是别人带给我的,我会拒绝。既然是自己发现的,我便想存于心间。必须这样。就这一样东西,蕴含了生活的要素,蕴含了我的新生。天下万物惟有它最奇怪。被别人不行,别人要给你也给不了。想获得它也不行,除非把自己已有的东西全部放弃。只有在失去了一切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拥有它。
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如果不是自己毁自己,别人谁也毁不了的。
生活中的大事是因为它们显得大,大事往往难一阐释。但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象征。我们最容易通过小事吸取人生的悲痛教训。
“上帝几乎将所有的东西都赐给了我。我有天才、名声、社会地位、才气、并富于挑战知识。我让艺术成为一种哲学,让哲学成为一种艺术。我改变了人们的心灵与事物的色彩,我的一言一行无不让人费思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