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运会即将在沈阳开幕,目前,各项赛事的颁奖台上活跃着一支靓丽的队伍——颁奖礼仪志愿者,她们得体的举止、亲切的微笑、整齐规范的颁奖流程给全运会增添了色彩。她们是如何“破茧成蝶”的?她们的优雅是怎样炼成的?带着对全运会颁奖礼仪志愿者培训的好奇,记者专门采访了负责本次颁奖礼仪培训的导师吕艳芝和她的团队。
按著名礼仪教育专家、北京奥运会礼仪培训专家吕艳芝的话来说,承担本次全运会颁奖礼仪培训的专家团队是一个“四元环”,由吕艳芝老师带队,西南石油大学林莉老师、广东韶关大学李兵老师和辽宁师范大学刘筏筏老师共同执教。在10天的时间里,她们对来自几十所高校的322名颁奖礼仪志愿者进行培训,训练内容包括微笑、眼神、仪态、致意、引领手势、行姿、托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及颁奖流程。
吕艳芝老师曾负责北京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和东亚运动会的礼仪培训,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上礼仪姑娘们的靓丽身影,至今令人难忘。在问到北京奥运和本次全运会培训的区别时,吕老师介绍说,十二运的颁奖礼仪标准和奥运会的是一样的,但是程序上进行了简化,毕竟奥运会培训了将近半年,而十二运只有10天的时间。本着“节俭办全运,精彩看全运”的原则,这次对集体奖项的颁奖方式也进行了创新,为近20人的团体项目颁奖,以前的赛事上,用过12人也用过16人,但这次只用6个托盘志愿者即可。这样的设计,有志愿者取奖牌和吉祥物最多要上场、下场5个来回,这也意味着对礼仪志愿者的要求更高。“用这么少的人完成集体奖的颁奖,这在国际上可能还是头一次,我们和颁奖志愿者一起实现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是一个创新。”
在谈到对提前赛颁奖礼仪的表现是否满意时,吕老师翘起了大拇指,她说:“虽然个别细节还可以更好,但十天的训练呈现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姑娘们的表现很棒,我对实现颁奖培训团队提出的‘颁奖服务零失误’有信心。”
作为从事礼仪教育二十余年的资深专家,记者问到对目前国内礼仪教育培训的看法时,吕老师谈到:“礼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礼仪,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站坐走,而是一个人、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我们应该大力开展礼仪教育,让礼仪教育深入人心,以此为载体,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修养。”
针对目前各类礼仪培训百花齐放的现状,吕老师说:“有更多人从事礼仪教育培训是好事,目前国内的礼仪培训师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礼仪培训师传播礼仪文化,弘扬礼仪精髓。”
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林莉老师也谈到:“礼仪是素质教育,更是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现在的礼仪企业内训、行业内训很多,尤其是空乘、银行、外资企业等,更是重视礼仪培训,但是,从高校、中小学和幼儿园来看,礼仪课程的覆盖面较窄,礼仪师资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我的老师吕艳芝工作很忙,但是再忙都会抽时间完成教育部的职业核心能力师资班的课程,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的老师学会,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来自韶关大学的李兵老师和辽宁师范大学的刘筏筏老师也谈到:学校对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各专业之间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也不一样,如旅游、饭店管理、艺术等专业,对礼仪教学很重视,但是理工农医经济等学科对礼仪课就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其实,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学过面试礼仪的学生,就业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同学。
吕艳芝老师最后饱含深情的对记者说:“礼仪教育需要做到‘知行统一’,还需要我们礼仪培训师共同努力。这次全运会培训让我印象深刻,感动至今。现在眼前还时常出现学员们因培训而磨破脚趾、脚跟所贴上的一块块创可贴,时常出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时常出现一双双温馨的眼神,时常出现在微博中写下的立志成为‘优雅的人’的文字,此次培训留给我们团队很多快乐的记忆,我们想告诉每一位参训的同学:吕艳芝、林莉、李兵、刘筏筏及8位教师、17位领队,和你们相约9月电视屏幕前,等待姑娘们的闪亮登场,一睹姑娘们的美丽身姿,分享姑娘们的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