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在饭店服务中的运用
作者:刘筏筏
台北人有爱喝豆浆加鸡蛋的习惯,在一条街上相邻开着两家豆浆店,A店铺不仅豆浆卖得好,鸡蛋也卖得好,B店铺豆浆卖得好,但鸡蛋却卖得少。B店老板留意观察后发现,A店铺在顾客买了豆浆后,服务员通常会问顾客:您是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结果,顾客有的会加一个,有的会加两个;而在自家店铺内,当顾客买了豆浆后,服务员通常会问:您需不需要加鸡蛋?顾客通常不加鸡蛋。
一日,某餐厅接待了一桌财大气粗的客人,点过菜后,身着某乳业制服的女促销员上前推销酒水饮料,但没等促销员开口,其中一位男士就不怀好意地笑着对促销员说:“我喜欢喝你的奶。”此言一出,满桌客人哄堂大笑。这时,另外一位还男士趁机起哄:“小姐,他分明是想占你的便宜,决不能放过他!”面对极其窘迫的情况,这位促销员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对那位起哄客人说:“这位先生,我想您误会那位先生了,像您们这样有身份、有地位、有涵养的客人,怎么会口出污言秽语呢,这位客人只不过很喜欢喝我们公司销售的某某乳品而已,他可是很有眼力的,目前这个品牌的乳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您看是要来一大瓶还是几个小瓶呢?”话音未落,几位刚才还洋洋得意的客人立刻降低了音调,那位率先发难的先生讪讪地说到:“是呀,是呀,就给我来一大瓶吧。”
语用预设作为一种人际交往中常见语言现象,是指那些对于语境敏感的与交谈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即预设)关系,即在一个交际语境中,讲话者S对交流对象H说出一句话B时,S相信B所指的事物或事态存在并相信H也相信B所指的事物或事态存在。语用预设不仅可以使语言简洁,而且有助于讲话者实现其隐蔽意图,表达原本难以表达的交际目的,从而推动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而在饭店服务用语中,恰当地运用预设技巧,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一中,A店辅服务员就做了一个选择疑问用语预设,即服务员相信在喝豆浆时,加一个鸡蛋或加二个鸡蛋之间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同时服务员也相信,对于顾客而言,加一个鸡蛋或二个鸡蛋至少有一个为真。正是在这种交际语境中,顾客的回答就带有了很大的倾向性。也许有人认为,服务员的这种问话方式,有设陷阱之嫌──买豆浆必须要买鸡蛋,但笔者认为,喝豆浆加鸡蛋在当地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从创造或引导某种消费习惯的角度出发,无可非议,况且客人也完全可以依个人喜好,不要鸡蛋。而在B店辅,因为没有运用这样的预设,客人的回答自然也就没有倾向性,而且,由于大多数客人对推销具有本能的逆反心理,鸡蛋自然很难卖出了。由此可见,服务用语预设越恰当,顾客的认同性越高,销售机会也就越多。
语用预设不仅具有独特的销售功效,而且在处理客人纠纷与投诉的过程中,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案例二中,促销员就是巧秒地运用预设而化解了一场风波。首先她预设这几位客人是有身份、有地位、有涵养的人,并且认为这个事实是真的,在这种情况下,客人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客人承认自己是有地位、有身份、有涵养的人,自然应当懂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会有意识地去想占促销员的便宜;二是客人否认促销员的假设是真,则无疑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自己等同于下流无耻的小人。在这种"两难"选择中,客人们不得不做出与服务人员的期望相一致的选择,最后促销员有理、有利、有节地赢得了自尊和顾客的好感。
饭店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在面对面的服务提供过程中,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的交流效果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的高低,作为饭店行业的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要注意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外,还应不断自觉提高个人的思想素质,加强知识储备,提升表达技巧,学会并善于运用用语预设。(此文于2007年发表于《中国旅游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