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新闻,忍不住一些感慨(这感慨里可能有些不健康因素博友辩证看待)。
先看第一条:
石油大明原总裁李荣兴贪污受贿4千多万被判死缓
(证券时报)
本报讯 昨日,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原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李荣兴特大贪污、受贿案作出一审宣判。李荣兴因贪污3698万余元、受贿483万余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我曾经在采访石油大明时遭遇重大挫折,虽然完成了片子,但失败感至今难忘,而那段难忘就与李荣兴有直接关系。
说来话长。
2002年,与另外一名记者一块制作《中石化变局》,我负责联系采访的就是石油大明。联系初期还算顺利也和控股公司中石化打了招呼,于是就和摄像大包小裹上了火车(目的地山东东营坐火车似乎更适合)。我个人认为采访对象是否接受采访是做记者最初级的也是最高级的一道难题。本想联系好了就此一帆风顺,不料火车开动没一会儿,石油大明董秘打来电话,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最好别来。
火车顿时变成了上去下不来下不来又去不得的囚车。好像有人站在轨道前方说:拐了拐了。
两次通话,接近一小时,手机打得烫手,最终我险些被劝得从火车上跳下去。
虽然得以成行,但我知道事情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到公司后董秘立即将我们移交给类似工会那样的机构然后就再也见不到。好在我们是注重行业变化的片子,对公司特点本来也无深意探究,但尽管如此仍然想采一下李荣兴,公司总裁。
第三天好像是,田野里的“磕头机”拍的差不多了,我得知公司开会李一定在,就带着摄像到李的办公室直接请他接受采访。满以为这样一来李碍于情面一开尊口就万事大吉,摄像恰到好处地开始摆三脚架。没想到李敌意十足开口就是:“中石化没说要我接受采访”。
偷袭不成改强攻当着李的面我开始给中石化联系人打电话争取,然后李又接过电话讲自己的理由。当时的李位高权重,总体上忙碌不失稳健,随和不失威严。
我当时就知道这不是件原则大事,如果他不想接受采访那么谁也不能奈何他。谁的地盘谁做主,周杰伦说的。
结果正是如此。
我在郁闷之余也感觉到似乎有些不太对头的事正在发生。一个人何以对镜头如此敏感和坚拒哪?当头儿的一般来说见到镜头就像公鸡见到朝阳一样喜欢唱上几句,至少会感到亲切。
临走时在公司的一张办公桌上看到了几页关于再融资的方案,全当看不见但心里稍解疑惑。
随后的进程就像一出戏:
2002年4月26日,石油大明公布季报,同时董事会宣布计划发行六亿可转换公司债券(后改为7.6亿)。
好戏在后头。
2002年6月18日,公司股东大会否决了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议案。出手的正是大股东中石化!
2004年8月24日,李荣兴辞去总裁职务,连带财务总监、董事等大换班。
接下来......四年了,别提它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