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工程院院士看法作为能源话题总结并谢博友

(2006-05-27 10:15:27)
    引能源研讨会的一篇新闻稿,作为能源话题的总结。有博友善意提醒说此类讨论变味在即所以在此采下刹车。
 
 (来源:上海证券报06.05.27)
                                   
          我国能源短缺还将持续35年
                             
                                
   在昨天召开的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石油短缺”、“能源危机”成为与会代表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与会专家认为,我国能源短缺现象还将持续35年。
 
             资源发展速度滞后
    中石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说,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源发展的速度。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石油消费在2005年达到3.2亿吨,对外依存度为近50%。综合考虑我们的经济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各方面因素,预计2020年中国石油消耗将达到5亿吨左右。
    中国石油发展研究部的体制改革处处长朱建军表示,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2020年还不是中国石油消费的高峰年,预计一直到2040年以前,我国石油消费还将持续增长。这说明,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不止是十年八年,而是要长达35年。
          中国不是贫油国(本段略)
                                
             石油安全形势严峻

  同时,中国的石油安全形势将经受严峻的考验。专家认为,我国的能源安全现在正面临四大风险:
   一是油价风险。油价攀升,导致中国外汇支付将大量增加。2004年,我们国家进口石油花掉430多亿美元,2005年花掉500多亿美元。随着石油这种战略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国际油价震荡上扬,这个趋势已经不可避免。
  二是油源风险。目前全世界年产原油38亿吨,除了本国使用外,真正进入国际石油贸易的只有22亿多吨,其中美国一年进口石油7亿多吨,占世界整个石油贸易总量的1/3。日本年进口石油2.6亿吨,韩国、德国、法国等年进口石油都在1亿吨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各石油消费国围绕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愈演愈烈,我国可能面临无油可买的局面。
   三是通道风险。中国现在年进口石油1.4-1.5亿吨,70%以上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进来的。现在,马六甲海峡通过能力已接近基本满负荷状态,再加上国际局势动荡,通道安全已成为关系我国石油安全的一个瓶颈。
  四是政治风险。中海石油化工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刘大平说,去年中海油竞购尤尼科失利的教训证明,石油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商品,而是战略物资。石油的背后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能源外交将更加重要。
                              
                             
编后:虽说有基金经理主张缺啥买啥,但能源高涨的后果不可不思量:一是说,现在的发达国家曾经在他们的黄金时期以极低的代价获得能源和发展机会类似抄大底,而后来者必须付出更高昂的代价来取得同样的机会我们不兴身处此地,就像罗杰斯所言,便宜的能源时代已经过去了;二是,涨到何时是个头?涨到高昂的能源价格严重伤害到经济发展,导致经济失去活力并丧失对能源的需求,可能才是个头。三是长远的前景类似新能源和核聚变能源问世,但那是相当的长期:至少半个世纪之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