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
去年还是前年记不得了,在成都,遇知名基金公司一只刚成立基金的基金经理,谈及趣事一桩。
那时有一大跌(大约五十点开外),第二天又暴起,而大跌那天他们刚好资金到账,可以抄家伙了。
要是抄家伙就没故事了,你说是吧?哈哈哈哈
大跌那天,一干人马大眼瞪小眼,不看股票,就是大家互相看。
暴起那天还是你我互相看。(相看两不厌,只因看不见)。
后来这只基金做得那是相当不错。
为什么哪?
你猜。
我猜的是:你手中的所有估值工具本身就是浮动的。
前一篇:两个基金经理的小故事
再来。
去年还是前年记不得了,在成都,遇知名基金公司一只刚成立基金的基金经理,谈及趣事一桩。
那时有一大跌(大约五十点开外),第二天又暴起,而大跌那天他们刚好资金到账,可以抄家伙了。
要是抄家伙就没故事了,你说是吧?哈哈哈哈
大跌那天,一干人马大眼瞪小眼,不看股票,就是大家互相看。
暴起那天还是你我互相看。(相看两不厌,只因看不见)。
后来这只基金做得那是相当不错。
为什么哪?
你猜。
我猜的是:你手中的所有估值工具本身就是浮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