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摘抄自《得到》APP
预告|关系,即命运
看任何一个关于人的问题,都试着把这个问题,放到关系的框架里去思考:这个人这样做,是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关系01|性格是你的内在关系模式
性格,在关系中形成。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一个人和他最初的课题关系构建的关系,会内化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内在的关系模式,这就是性格、人格或自我。
性格,在关系中体现。一个人在新的关系中,总是去寻求将他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这个新的关系中,想把它变成符合他内在关系模式的关系,也就是他6岁前和父母等人建立的关系模式。
性格,在关系中改变。在新的关系中,你想重复你的内在关系模式,而对方也想重复他内在的关系模式,两个人会持续的进行较量。这就意味着,新的关系,会提供改变的可能。
如果一位精神分析师,对人际关系的复杂动力特别清楚,并且也通过长期的被分析,而充分疗愈了自己的内心,也就是他的内在关系模式,那么,他就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走向疗愈。于是,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表达:性格,在关系中疗愈。
关系02|认识关系奥秘的第三只眼
今天的内容是让我们初步有一个认识人际关系的方法论,它可以概括为:
1. 当下的关系模式,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再现,也是一个人童年关系的再现,它也会展现在这个人的各种关系当中,是一种基本模式;
2.
这种再现,会有精准的对应。当下的女权威,对应着原生家庭的女性养育者,当下的男权威,对应着原生家庭的男性养育者;当下的兄弟姐妹关系,对应着原生家庭的兄弟姐妹关系;
3. 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命运的原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开始有了一定的自由。
关系03|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
1.
在关系中,我们会玩各种自恋的游戏,去追逐“我是对的”,“我比你强”这种自恋感。但一旦有人,在不破坏我们的自恋的情形下,和我们构建了基本平等的关系,我们会发现,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而这种关系,也是最舒服的。
2.
任何人谈话时,必然在传递两个层面的信息:事实和情绪。所以,我们要去辨析,对方传递的客观事实信息是什么,传递的主管情绪信息是什么。客观事实要尊重,而谬误要驳回;主管情绪要共情,而垃圾情绪则要驳回或化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