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日剧雷人情节为何屡屡再现?

(2013-03-15 06:52:04)
标签:

抗日剧雷人情节

箭在弦上

潘之琳

明星

老胡博客

分类: 随笔感悟

前几年,我们从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让鲁迅“滚蛋”了,但鲁迅批评的“阿Q精神”并没有“滚蛋”,在国人的脑袋里,依旧根深蒂固。所以,也就自然会有屡屡不断的抗日神剧雷人情节的再现。近日,网上流传、疯转着一个题为《抗日剧女神走红,遭轮奸后裤子自动穿上射杀日本兵》的帖子,说在一部名为《箭在弦上》的抗日剧中,一名抗日女侠遭鬼子轮奸后突然小宇宙爆发,被轮奸后自动穿上了裤子,连发数箭射死众日本兵和汉奸。饰演抗日女侠的女演员正是当年《老房有喜》里精灵可爱的“小海燕”的演员潘之琳。


出于好奇,我搜来这段视频看了看,不看不知道,额的天呐,立马我就晕了。该段视频中,抗日女侠遭到日本兵的围攻,一开始还能飞身踢脚,横扫四方,但不知何故,突然寡不敌众,苦苦哀求一伪军救她一命,无果,惨遭日本兵轮奸。被轮奸时,抗日女侠在痛苦中突然挣扎着抓起了地上的弓和箭,翻身而起,裤子自动穿上,抽出弓搭上箭,每一发都有三枝箭,箭无虚发,众多日本兵和汉奸纷纷被射穿咽喉。我就纳了闷儿了,一个能“腾空驾雾”的女侠,一套堪称“无敌神器”的弓箭,一口气就干掉了二三十个大男人,如此高强的武艺,如此敏捷的身手,怎么就被按在草地上轮奸了呢?况且众鬼子和汉奸,一个个神情呆滞,弱不禁风,手里握着的步枪也是一个摆设?想想,也见怪不怪,我们的大多抗日剧,不都是这么拍的吗?因此,我从来不去看。


抗日题材的影视剧雷人情节,为什么屡屡再现?原因可能很多,商业因素啦,不懂装懂啦,娱乐戏说啦,胡编滥造啦,等等,但可不可以说还是“阿Q精神”在作怪呢?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慰、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欺欺人、自我陶醉等等的精神胜利法,在一些抗日题材的影视剧的雷人情节里,表现的可谓淋漓尽致。


“鬼子专业户”之一的日本演员冢越博隆,在拍一场雪中行军的戏时,导演要求他在村口看到一个女人后迅速从马上跳下去强奸她。冢越博隆说:“导演,这不太可能吧,这么冷的天,不会有人想干这种事吧。”导演坚持说道:“你不懂,那个时候日本人就这样。”正是隆冬,冢越博隆裤子还没脱下来,屁股就冻僵了,也只好硬着头皮演下去。冢越博隆不明白,戏里的鬼子,“许多角色别说不像日本人,连人都不像”。


冢越博隆在中国拍戏拍得多了,有时也会和导演交流一下对角色的看法。一次,他向导演建议,演八路军的人是不是太强了,稍微弱一点,大家势均力敌,会更好看吧。结果男主角走到冢越博隆面前看着他说:“中国人,无敌。”短短的五个字,“阿Q精神”一览无余。


另一个“鬼子专业户”三浦研一,2005年在电视剧《我的母亲赵一曼》中饰演处死赵一曼的宪兵队长。在日本时三浦研一就有去旁听庭审的爱好,尤其是对死刑犯的审判。接到宪兵队长的角色后,三浦研一参照着自己了解的杀人犯心理,在家中默默准备了两周。第一次开拍,三浦研一把宪兵队长处刑前犹豫不决、内心挣扎的戏份演绎得惟妙惟肖,不仅是台词,连面部表情都随着行刑过程不断变化。没想到导演不买账。“三浦,不要这么多,上去把电闸拉下来就可以了。”


从2002年第一次演鬼子至今,三浦研一已经在影视中扮演过60多次鬼子了,他感受最深的是国外导演对相同题材影片的操作。2009年三浦研一在德国导演执导的电影《拉贝日记》中扮演一个拿喇叭的日本兵。戏份很简单,拿起喇叭喊战俘们吃饭,把他们骗去屠杀地点。“导演,这个士兵知不知道战俘们要被处死?”三浦研一问导演。德国导演很惊讶,认真和他讨论了很久,最后得出结论:这个人是知道的。导演让三浦在喊“吃饭了”这句话时要带着紧张害怕的心情“要带颤音的”。这让三浦研一感到,国外导演对待角色的态度与中国导演的差别,“他们把日本兵看作人”。


据统计,2012年横店影视城接待的150个剧组中,有48个剧组涉及抗战题材,约占30%。由此可见,抗日剧的泛滥已经成为荧屏的一大灾难。我们有理由担心一个“杞人忧天”的问题:如此离谱、雷人的“娱乐化”抗日神剧泛滥成灾,充斥荧屏,长此以往,耳濡目染,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负面效果?战争是残酷的生死博弈,一味将其娱乐戏剧化,无疑是一种战争观的误导,一旦遇上战争,我们拿着“阿Q”这个“精神武器”奔赴战场与侵略者较量,还能无敌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