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稳定低生育水平老胡博客杂谈 |
分类: 随笔感悟 |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这么大的一个话题,本不该是我等草根屌丝去费心劳神的。但生孩子究竟是严控还是松绑,关系到我等草根屌丝们的生活质量,一点儿不关注,也不可能。前段时间,一些专家提出要放松计划生育放开二胎,我就有点“杞人忧天”起来。我不是专家学者,对多生孩子好还是少生孩子好,说不出高深的理论,只是会用自己的眼睛看问题。说来也怪,别看咱中国人体质差,但生起孩子来一点不弱,几千年下来,创造出了一个“人口世界第一”的奇迹。然而,这个奇迹不但没给我们带来强盛,反倒成了“东亚病夫”,以致成为阻碍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感谢马寅初先生,他的《新人口论》历经磨难,最终导致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确立,使得我国的人口压力大为缓解。30年来,我们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观念意识,还只局限于少部分人,绝大多数尤其是农村,人们的这个意识仍还处于传统的、自由的、随意的阶段,尽管政府连管带罚加教育,滥生超生还是有增无减。看看年年令人头疼的春运,看看兰考袁厉害收养的那些弃婴,用不着解释,傻子都懂的,可我们有些聪明人却在装糊涂。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我是力挺的。不过,网上的反对意见不少,占了多半成,有的将其喻为“黑色幽默”,说与十八大精神相悖,理由无非就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导致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等等。十八大报告在谈到人口问题时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十八大虽然未像十七大那样明确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但不是说就可以加快高生育水平,如此“咬字眼”,有点二。
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提法,起码五至十年内还是必须的。国家计生委领导不是吃干饭的,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这么个大问题,不会随意胡说八道的。国民素质还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国民意识还没有真正与时俱进,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秩序,某些行为还是要严控严管的,就像公路上没有交警就会乱成一锅粥一样。至于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等问题,那不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罪孽,那是生育失控历史沉淀的结果,是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结果,经过时间的推移,相信政府会有解决办法的,也会自消自灭的。假若没有30年强硬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手段,想想现在的中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口膨胀状态?会产生多少制约发展的难题?专家学者们都是精英,该比我们一介草根屌丝清楚吧?有人甚至将高考人数连续三年下降也归罪于稳定低生育水平,有点不着调。
像我这样50年代出生的人,感受了太多“多子多福”的艰辛和苦难,所以当国家刚刚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为刚刚出生的孩子办了《独生子女证》,尽管我妻子是少数民族,我们可以要二胎。我们草根屌丝一不会说啥,二不会道啥,只能用眼观察,切身体会,以自己的实际感受去评判事物的好坏。如果这些“土言土语”让人呲之以鼻的话,那咱也连抄带编谈点理论:
对每家每户来说,增加了人口,在他们不能干活以前,就会多用钱,多用粮,影响家庭生活的改善。当他们能够干活以后,一方面对社会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也要消费社会上生产的物资。对国家来说,如果工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还很低,物资的生产还不丰富,人口增长过快,资金的积累就会减少,人口增长减慢,资金的积累就会增加。人口增长过快,不但为就学就业增加困难,还会使能源、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消耗过大,加重环境污染,使生产条件和人民生活环境变得很坏,很难改善。客观来看,中国人口基数过于庞大,不少地区的生育率仍然偏高,人均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依旧比较匮乏,导致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这也是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不动摇的主要依据。在未经充分调研没有考虑政策突变可能导致人口数量堆积、人口结构肿胀等等社会后果的情况下,草率进行政策变革,并不可取。
怎么样?这样的“理论”还算可以吧?别以为我们草根啥都不懂,死心眼儿,只认准了“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个理儿。任何一个基本国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计划生育也是如此,多生还是少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该调整的时候就调整嘛。目前,我们认为还是用“低生育”过渡一下为好。但无论怎么调整,即使将来可以敞开怀随便生了,优生优育,这个不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