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人节老胡博客文化 |
分类: 随笔感悟 |
情人节作为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但是表达情意的最佳时刻,也是向心爱的人求婚的最佳时刻。我们中国人过情人节,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商业炒作而热闹起来的。
情人节本是为了纪念誓死不渝的爱情而设定的,它的由来悲壮凄凉,感天动地,传到我们中国,却成了大手大脚的消费日,不合国情的“奢侈节”。情侣宴、情侣表、情侣首饰、情侣手机等等五花八门的“情侣品牌”,是商家趁机会赚钱的诱饵,不愁没人上钩。为了让“情人”一时欢心,尽管囊中羞涩也要装上一次大方,有收入的,自己掏兜,没收入的,父母买单。面对满大街的玫瑰,穷的买枝便宜的,富的买束昂贵的,管它明天蔫不蔫,管它浪费不浪费,只是乐坏了卖花人。在疯狂的情人们的眼里,圣洁的爱情就像送朵玫瑰这么简单,何况又有多少不是情人的情人在演绎着荒唐的闹剧呢?
每年的情人节前夕,几千几万一盒的精装巧克力便早已摆上了商场柜台,如此“天价”,想必肯定有人问津。现实生活中,无论明里还是暗里,为了讨“情人”喜欢,一掷千金者大有人在。当用大把大把的钞票铺垫的“情人节”过后,不知一觉醒来的时候,心里还能剩下多少昨日的激情和浪漫。
变了味儿的节日,不仅仅是情人节一个节日,其它节日也是如此。情人节过后,就是三八节了,又一次浪费高峰在冲着我们招手。美国妇女反对剥削歧视、争取自由平等的壮举,到了我们这里也成了男人哄女人开心的理由,摆桌设宴,推杯换盏,有公款的掏公款,没公款的就煎饼卷手指,直喝得天昏地暗醉态百出,女人没怎么轻松,男人倒累得够呛。中国的国际妇女节,早已演变成了男人的狂欢节。这一天,我们这个贫穷大国,究竟有多少金钱白白扔在了酒桌上,无法估量。
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象征团圆的月饼也跟着变了味道,成千上万的天价,有几个中国人能够吃得起,明显就是行贿受贿的东西,但年复一年,档次仍在不断提升。这就是我们的执着。
节日的设定,是一种纪念,一种追求,一种企盼,一种激励,我们应当理解其中的内涵,不能仅理解为消费。当然,喜庆一番,改善一下,浪漫一次,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合理地变变味道也是一种进步。关键的问题是:不能变质。因为我们还没富裕到挥金如土不眨眼睛的时候,即便有了那个条件,也不应该用物质取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