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津的老赵老胡博客情感 |
分类: 我爱我家 |
1985年大年初九,我匆匆赶往北京,参加广播电影电视部举办的“全国地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培训班”。我们宿舍有三人,我是来自东北吉林的,另外两人都是天津人,一位是天津市北郊区广播电视局的编辑老赵,一位是天津市静海县广播电视局的播音员小刘。从此,我与老赵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赵比我大几岁,小刘比我小几岁,我夹在中间,既受照顾,又受尊敬,感觉挺好。小刘是播音员,口音跟我差不多,老赵一口的天津味儿,听着特“哏儿”。四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我们的301宿舍也成了“津门重地”,直到结业,除我们吉林省的领队,二十多位吉林老乡一直把我当成了天津人,并且一个劲儿地琢磨:“这人说话咋一点儿天津味儿都没有?”
1987年“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大兴安岭,趁着这股热乎劲,老赵来到我的家乡,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请他吃延边朝鲜族的狗肉,泡菜,山珍,明太鱼,打糕,冷面,辣得他直咧嘴。他那一口地道的天津话,也让我的老乡们耳目一新。没隔几个月,我和妻子出差路过天津,在老赵家住了半个月。老赵一家人真是热情好客, 成天陪着我们游山玩水会朋友,逛遍了整个天津卫,狗不理,耳朵眼,十八街,天津美食一饱口福。告别的时候,他的小女儿哭着闹着不让我们走,现在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1994年,我又去了趟天津,已经调到南开区审计局工作的老赵一家人专门到我下榻的宾馆,把我接到他们在燕圆里的新家吃饺子,还托人为我预定返程卧铺票。
一晃十多年了我们再没见过面。老赵和他的妻子已提前离休,他们的女儿也参加了工作,一家人过得很幸福。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要通通电话互相问候。我为我能结交这么一位老兄而荣幸,我珍惜我们的缘分,珍惜我们的友情,期待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