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陵徐雁
金陵徐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76
  • 关注人气:5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国际劳动妇女节”到“中国女性书香日”(附荐38种中国女性自传书目)

(2015-03-09 10:22:18)
标签:

知识女性

人生悟性

自传类读物

阅读推广

分类: 好书榜单

从“国际劳动妇女节”到“中国女性书香日”

——提升“女生悟性”的38种中国知识女性自传类读物书目

徐 雁

(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

 

“内容可读性”应当成为推荐(导读)书目中的首要价值标准,才能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收获实际的成效。而传记,尤其是自传类读物,往往具有题材写实性、情节曲折性和文辞生动性等特点,成为重要的可推荐读物。在网上无意中浏览到一段文字,摘记如下:

……由多种原因造就的“思痛文学”具有了多种价值它是对真相的披露,是对人生的总结,是对历史的另类诠释,是对自己误入歧途的辩白或反省。不管是什么,它都是对鼓励遗忘的拒绝,对“合理存在”的反抗。与“幸存者文学”一样,大部分“思痛文学”艺术水平差,缺乏技巧,语言不讲究。但是,它们拥有的读者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远胜于虚构性的小说。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它以真为心,以实为体。它是文学之一种,但是它留给世界的不是文学之美,而是历史之真。它揭示给世人的,不是艺术,而是文化它让我们看到了当代文化的另类记忆:受害与加害、羞辱与认罪、觉悟与启蒙。

【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5/view-1915804.htm


所谓“人生悟性”,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对于所遭遇的社会人物和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包括判断、推论、比较、鉴别和领悟的一系列具体能力。我认为,阅读传记,尤其是自传,可以让读者获得鉴古知今、明史识时、感恩知福、励志惜时、知书达理等知识、学识和见识上的收获。

美国密西根大学 历史系教授罗久华在为毛彦文女士的《往事》所写序言中指出:“传统中国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绝大多数妇女深处闺中,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留传下来的女性传记或回忆录可谓凤毛麟角。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才逐渐起了变化……”,这是因为直到1908年北京女子师范学堂成立,中国才有了历史上第一个高教机构。到1920年,才从小学到高校普遍地有了男女同校同学的状态。

金陵图书馆馆员李海燕硕士在《中国新知识女性的阅读史分析——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生者为例》(参见湖南《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20世纪2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所造就的“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意识的”新一代“知识女性”才“集体浮出历史地表”,而且“多数有著述,或者有自传性的文字传世,对‘我’的认识更明确、全面”。

一般说来,结撰“自传性的文字”,首要的基础条件是,早年要获得家庭和社会提供的读书识字机会,拥有一定的写作表述能力,并且青年有才、中年有心、晚年有闲;而必要的条件是,须得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乃至于“不得其平”的人生坎坷经历和惨痛遭遇,更贵在有一种直面和反省自己过往人事的大智大勇……总之,并不是一举而可以告成的。也正因为如此,凡是中国女性自己写成并且印行于世的作品,也就具有弥足珍贵的“内容可读性”了。

“男子应奋发,女儿当自强。”而阅读,尤其是读好书,读好书经典、名著佳作,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给普天下女性开辟出来的一条“自强之道”。当今国民教育的普及,使得知识人口中的女性比例,达到了中华民族历史空前的程度。相信在半个世纪以后的书市上和图书馆里,一定会出现比当下的资源要丰富得多的女性自传。但在这一愿景尚未及见的时候,我在雁斋藏书中选出可读性强的38种回忆录(包括自传、自述等),作为推荐——

一、杨步伟回忆录《杂记赵家》

二、苏雪林《苏雪林自传》

三、毛彦文回忆录《往事》

四、任桐君《一个女教师的自述》

五、蒋碧微《我与悲鸿:蒋碧微回忆录》

六、董竹君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

七、冰心《冰心自传》

八、丁玲《丁玲自传》

九、王映霞《王映霞自传》

十、陈学昭回忆录:《天涯归客》、《浮沉杂忆》、《如水年华》

十一、吴似鸿回忆录《浪迹文坛艺海间》

十二、黄慕兰《黄慕兰自传》

十三、萧红《萧红自传》

十四、杨绛回忆录《我们仨》

十五、黄哲渊回忆录《离乱十年》

十六、刘德伟回忆录《一粒珍珠的故事》

十七、张若冰回忆录《我的岁月我的歌》

十八、范小梵回忆录《风雨流亡路》

十九、高诵芬回忆录《山居杂忆》

二十、林海音回忆录《城南旧事》

二十一、罗兰自传“岁月沉沙三部曲”:《蓟运河畔》、《苍茫云海》、《风雨归舟》

二十二、苑茵回忆录《往事重温:叶君健和苑茵的人生曲》

二十三、顾正秋《休恋逝水——顾正秋回忆录》

二十四、杨静远《让庐日记》

二十五、李茵回忆录《永州旧事》

二十六、柳溪回忆录《我的人生苦旅》

二十七、《陈香梅自传》

二十八、聂华苓回忆录《三生影像》

二十九、新凤霞回忆录《童年纪事》《艺海博览》《梨园旧影》《人世琐忆》

三十、董冰回忆录《老家旧事:夫人自述》

三十一、张珑回忆录《水流云在》

三十二、杨小燕回忆录《我在中国的十九年》

三十三、乐黛云回忆录《四院·沙滩·未名湖》

三十四、於梨华自传《人在旅途》

三十五、方蕤回忆录《凡生琐记:我与先生王蒙

三十六、杨勋回忆录《心路——良知的命运》

三十七、郁黎民自传《我这一生》

三十八、张戎《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

“嫁得好,不如读得好;读得好,才能做得好。”在社会岗位上“做得好”,无疑是女性自我解放,获得自信、自强、自尊的人生坦途。然后才能左右逢源,得道多助。在日常生活中,“上了厅堂”不得意,“下了厨房”不郁闷。因此,如何成为一个“知识女性”,在书香中谋发展、求前程,应当是当代女生的一个重要人生命题。

我相信,倡读以上38部知识女性的自传类作品,足以让人在阅读中获得感动——感时、感缘和感恩,从而增进人性的体会,提高知性的自觉,并将之升华为理性的智慧,在惜时、惜缘和惜福之中,不辜负家庭的哺育、人生的责任和时代的使命。对于女性读者个人来说,从“三八节”起始,随兴合趣地选读其中一部或多部作品,作为留给自己的“书香礼包”,自应是题中应有之义;至于悟性充沛的男性读者,在“三八节”的氛围里,开卷阅读其中一部或多部“女性自传类”作品,则无疑是感恩母亲、了解女性,增添“性别情商”的有效捷径啦。

至于图书馆,对于这个书目中所推荐的作品,不妨通过设置宣传广告牌、图书实物陈列展览,以及聘请有关作家、学者作专题宣讲等方式,来加以深入揭示和全面推广。

(201538日于金陵江淮雁斋。据徐雁著《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有关篇章,改写于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5周年之际,该书由科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图文并阅方式:搜索“南邮书林驿”【微信号:ny_sly】微信平台加“关注”,然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便可分享到本文插图件,并与其他好友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