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三次试探胡宗宪

(2019-12-26 09:29:31)
标签:

大明王朝

分类: 数风流人物
且说《大明王朝1566》第三集,朝廷改稻为桑的政策在浙江遇阻,并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毁堤淹田的惊天丑闻。于是,嘉靖召见浙直总督、浙江巡抚胡宗宪和太监杨金水、参军谭伦进京了解情况。

胡宗宪是内阁首辅严嵩的门生,是他举荐任兵部尚书和浙直总督,是他的恩人。没有严嵩的培养和举荐,胡宗宪不可能担任封疆大吏。按常理分析,胡宗宪在浙江应该不折不扣执行严嵩的命令,排除一切困难施行改稻为桑这个利国利民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的。

但令朝野困惑的是胡宗宪居然不听恩师兼内阁首辅严嵩的,不但上疏暂缓施行,而且实施分洪的办法,彻底打乱了朝廷和严党的如意算盘。

这是不是胡宗宪已经背信弃义,改换门庭,投向裕王阵营了呢?如果真的投向裕王,那么嘉靖制造的权力平衡的局面就会打破,就必须考虑重新洗牌,调整内阁或更换总督。

所以,嘉靖见到胡宗宪就进行试探,说话语气貌似闲聊,但都是高智商的较量,满满的套路、都是坑,一不小心就掉进去。

第一次试探:嘉靖问,你不经请示,就杀了严嵩的人,宫里的人,就不怕他们给你小鞋穿?

这句话的潜台词有两层意思:浙江有三方势力,分别是严嵩的人(如郑泌昌、何茂才),宫里的太监(杨金水等)和裕王的人(谭伦)。你杀了其中两个方面的人,是不是已经倒向裕王?胡宗宪杀了你们两方面的人,以后你们会不会报复他?此话一出,吓得严嵩赶紧汇报: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明所有的官员都是朝廷的人。没有所谓的严党。

胡宗宪先是谦虚一番后,说听皇上的、听朝廷的,绝不受他人指使,并为改稻为桑不力,且发生水灾承担责任,与他人无关。之后交上辞呈。这句话明摆着是为严嵩开拓,为裕王开脱,声明不是严嵩的人,不是裕王的人,是你皇上的人,对皇上是忠心耿耿的。

第二次试探:嘉靖问,新安江大堤刚刚修好,花费巨大,为什么今年决堤了?

胡宗宪回答是,虽然巡察,但没有察觉,是个人失察之罪。这是明面上说的河堤失修导致水灾,但内幕不可能是会议上明说。关于新安江决堤,淹了淳安和建德,对外的口径都是河堤失修。马宁远和两个知县,以及河堤监管太监李玄都当了炮灰冤死鬼。而内幕却是严世蕃等利益驱动,毁堤淹田。

官方说辞对朝野、对百姓都是个交代而已。老百姓大都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管别人的死活。如果御前会议胡宗宪说了实话,嘉靖、吕方、严嵩都下不来台,他明白无误地倒向裕王。如某地发生爆炸事故瞒报六人,和此事异曲同工。

第三次试探:嘉靖问,新安江河堤失修,你没有察觉?

胡宗宪没有具体回答,交出马宁远的供词。为了朝廷稳定大局,胡宗宪自愿当上背锅侠。嘉靖再一次得知真相,明白了胡宗宪识大体、顾大局的良苦用心。

嘉靖通过试探知道了胡宗宪并没有倒向裕王,延缓改稻为桑和隐瞒真相是为朝廷、为皇上考虑,实在是进退两难。所以,在会议结束后,他说了一句:真是苦了他了。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并且不让杨金水等太监们为难他。这就是对胡宗宪最高的评价和褒奖了。

(声明原创,剽窃必究。2019年12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