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誓把山河重安排-游红旗渠(1)

(2008-05-04 18:14:20)
标签:

红旗渠

林州市

杂谈

分类: 江山如此多娇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势把山河重安排。”这首大气磅礴的诗歌不是诗人酒后的浪漫之作,而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县人实实在在的杰作。当你看到一条由人工开凿的河流在林虑山悬崖峭壁上蜿蜒盘旋时,你就不得不惊叹于林州人的智慧、力量和毅力了。如果说万里长城是个建筑奇迹,那么这条红旗渠毫无疑问地是中国水利史、建筑史上的奇迹了。难怪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外国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一是林县的红旗渠。” 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林县为什么要在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时期,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建红旗渠呢?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是林县缺水,而且不是一般的缺水。曾经看过CCTV的《百家讲坛》,林州市接待处的一位美女官员详细介绍了当年林县是如何缺水。“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看来,修建红旗渠是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的饮水问题,属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即使投资再大也是值得的。


  因为没有水,村民们可以一整年不冲凉,不梳洗,只是待到了喜庆的日子,一家人才甘愿共用一桶水,或者只是一锅水来梳洗打理,用过了的水仍然还不可以倒掉,还要留下来充作别的用途,可见是多么惜水如命。因为缺水,很多村民离乡背井;因为缺水,很多村民不敢娶妻成家立室。红旗渠的建立就是要拯救这班村民于水深火热,让缺水的问题可以永远地被抛离在历史的漩涡里。

 

  红旗渠工程是项浩大繁杂的工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既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又没有卫星定位等先进技术,但林县人民就是在这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其工程之巨大、之艰难,我们今天都觉得为之震惊。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林州市区人们饮水不再需要红旗渠的水了,但红旗渠仍然发挥着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重要作用。一干渠浇灌着姚村、城关、合涧等35.2万亩土地;二干渠浇灌着姚村、河顺、横水等11.6万亩;三干渠浇灌着任村、东岗、河顺等4.6万亩土地。可见,红旗渠不仅在艰苦的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就是在发达的今天,也是不可或缺的。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啊。

http://www.lltqc.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05/20080504_c417d5aa343dd88e0fffwXUSEk4EG3m3.jpg

 

http://www.lltqc.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05/20080504_2255005b6584b55ae380ckWVwSKnVYiW.jpg

 

http://www.lltqc.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05/20080504_8121dd21ad8f365746d8eBwuC1NARklT.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