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人面对面』杨惠姗、张毅专访:命中注定的琉璃情缘

(2013-08-02 00:38:50)
标签:

琉璃

艺术

电影

杨惠姗

张毅

杂谈

分类: 戈辉直播

    如果你让他们形容彼此,会得到这样的答案。

    张毅:“她是愣子”。

    杨惠姗:“他射箭去了”

    一个是执着的愣子,一个是天马行空的射手,杨惠姗、张毅是八十年代台湾电影不得不提的两个人物。《玉卿嫂》、《我这样过了一生》,让他们连续两年,分别荣获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女演员奖和最佳导演奖,也就此把他们推上了事业的巅峰。

    旁人羡煞、妒忌的目光还未消退,两人却共同隐退,做起了琉璃艺术。他们买下了倒闭的水晶工厂,成立了琉璃工房。最初的三年里,工作室未做成一件作品,他们倾尽所有,反而债台高垒,欠下千万巨款。卖房、卖车、贷款、还债、琉璃,成了那几年中他们生活的关键词。如今,二十六年过去,琉璃工房成了世界级的琉璃艺术工作室,杨惠姗也告别了影后,成了顶级的琉璃艺术家,张毅亦不再是导演,而是琉璃工房的执行长,操持工作室大小事务。今年四月,他们夫妇二人在北京举办了琉璃工房成立二十六年来的首次联展,《琉璃之人间探索》。

『名人面对面』杨惠姗、张毅专访:命中注定的琉璃情缘

耳朵听不见了,但却觉得很吵

许戈辉:关于这次再北京举办的《琉璃之人间探索——杨惠姗、张毅联展》,我留意到,好像你们在一起这么多年,非常正式的联名做展览还是第一次,为什么?

杨惠姗:张毅三个月前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做了四个小时,那整个过程我们其实是很不安的。

张毅:我有一个奇怪的病,叫高安氏病,就是血管炎。你要面对它的时候,其实没什么选择的余地,只有手术。所以像你说的,我们在一起三十年,两个人都没有正式的说联名做一件事,那么不如现在想到了就去做,免得以后后悔。而且这三十年大部分时间我站在惠珊旁边看,很少去说,我觉得这个时候,我应该表达一下。

许戈辉:惠珊老师在2000年有个巡展,叫《今生大愿——千手观音展》,2004年,在法国的展览叫《无常——在生命里的虚幻与永恒》,还有您一些作品的名字,比如《天地之间》、《人间八千亿万佛》,这些名字听起来都有点深奥玄幻的气质。但这一次你们做的这个展览,名字突然间变得更加朴素简单了,你们觉得这种变化是旁观者过分解读了,还是你们在心态上有了变化?

张毅:最开始我们面对琉璃,觉得中国琉璃舍我其谁。可是你与之交流的越深,就会觉得越吃力,觉得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每个名字代表着一个阶段吧,有人评价杨惠姗的作品,从前在杨惠姗的眼里,看山是山,突然间看山不是山,现在她看山又是山了。

许戈辉:对,以前琉璃工房的作品,印象中是有很强的唯美感的,也很细腻。但我发现现在琉璃工房的作品,有一种破坏的语言在里面,这样的变化因何而来?

杨惠姗:我想这可能和我们的经历有关。三年前早上起来我突然耳朵听不见了,所以那段时间确实过的很挣扎。当时我在做一个佛像,耳朵听不见,但做着做着不自觉就从耳边出来一些声音,我觉得很吵,很想把那个声音抓出来,关掉。所以就一直在寻找一个方式把那种负面的情绪释放掉。我一直觉得琉璃很能诠释人间的无常,而且琉璃是最不容易和其他材质融合起来的,所以我就试着让它跟不锈钢网去做结合,最后成功后,我觉得我找到了释放的出口,所以我把那个作品叫《更见菩提》。

 

 

只要不杀人不放火,还有地方磕头借钱,我们就继续往前走吧

许戈辉:你两次获得金马影后,却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转而去做琉璃,而且为了琉璃艺术曾经负债、卖房等等,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吗?

杨惠姗:我觉得这是缘分,命中注定。其实琉璃才是我这一世真正要做的。前面的十二年电影生涯,让我快速累积了这些生命的体验。一百多部电影,一百多个人生,所以到真正做琉璃的时候,过去的那些经验和观察,给了我大量的灵感。

许戈辉:我非常好奇你们两个都是电影人,一个导演,一个演员,突然从电影圈这个光怪陆离的名利场,转而跳进琉璃的世界里,那种安静和枯燥或是经济上的压力,是否有难以忍受或者想要放弃的时刻?

杨惠姗:我说真的,我觉得这两种环境完全一样。从电影到琉璃,表面上不一样,但对我来讲,都是观察和学习的训练。也可能对我来说,我知道它是我要做的,所以就不会有想要放弃的念头。像最近佛光山那个五米的千手观音,我所有资深的工作伙伴都劝我,不可能在三十九天那么短的时间完成。我看了他们列出来的二十几条做不到的理由,然后就放抽屉里了,我就开始了,于是做完了。

张毅:这话不公平。她其实只管往前冲这一件事,但当她做出这个决定,整个琉璃工房,三组人要24小时配合她。三组人,八个钟头一组,每一组都是病的病,倒的倒,兵荒马乱。对我而言,每天晚上我就看着那个时钟,两点还没回来,四点还没回来,七点太阳出来了,还没回来!我到现场,所有人都倒下了,她还在干。在现场我们有四架录像机,只要她工作就现场录影,最后又一万六千多个小时的录像带,看都看不完。所以她每天就是冲啊冲啊,只要不杀人不放火,还有地方磕头借钱,我们就继续往前走吧。

 

 

尽管吵吧,把它当做是一种沟通

许戈辉:我记得你们是因为张毅导演的《玉卿嫂》相识的,还记得在最初相识的时候对彼此的感觉吗?

杨惠姗:我记得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我已经拍了一百多部电影了,但他是很瞧不起我的。他觉得我拍了很多没营养的电影。

张毅:这个我自己要坦白。其实我们整个电影团队在最初讨论《玉卿嫂》的时候,有我们自己的想法。但当时的制片,也就是李行,李导演说不用讨论了,就让杨惠姗来,然后我们就大眼瞪小眼了。那个心理状态就是,来就来,来了也让你一个礼拜吃不消走人。

杨惠姗:要把我换掉。

张毅:台湾那个时候把黑道片叫做社会写实片,惠珊那个时候是那类暴力片的头号影星了,她还有个绰号叫天使面孔魔鬼身材。所以我一想,这哪叫演员啊,演技在哪儿?因为《玉卿嫂》是白先勇先生的小说嘛,我记得第一次接触惠珊时,白先生问惠珊,《玉卿嫂》您看着感觉怎么样?你猜小姐怎么说,我还没有看过那个小说。我们几个就傻在那儿了。后来她说她没念过电影,所以把所有的工作机会都当做学习,任何人付钱让她学习,她就应该尊重。所以你看她在拍戏的时候什么稀奇古怪的要求,她都接受。什么在6摄氏度的水里泡着啊,42度的天气穿棉袄啊,她都能扛着。

许戈辉:你们是夫妻同时又是工作伙伴,生活中有了矛盾怎么平衡?谁的脾气更大?

张毅:旗鼓相当吧。

杨惠姗:他说了我要说的。如果两个人中间有个默契的底线,那就是不管怎么吵,我们都不会分手,那就尽管吵吧,把它当做是一种沟通。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他是一个一饿就耐心全无的人,所以要先把他喂饱。我记得当时他非常喜欢吃一道沙拉,可是很贵。后来我就把那道沙拉的配料都记住了,然后买那些佐料回家,每天给他做一盆,连吃了一个礼拜,后来两年都没再提过要吃那个沙拉。

张毅:擦枪走火,情绪失控是很容易发生的,但你经常问自己,你希望她走吗?你就知道你的答案是什么,也知道你的底线是什么了。

 

凤凰卫视中文台《名人面对面》:

杨惠姗、张毅专访:8月4日(周日)20:30首播    8月5日(周一)13:25回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