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个人原创文章导读指引(210102)

标签:
中台微服务云原生 |
分类: 微服务架构 |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祝大家元旦快乐。从6月下旬自己开始在头条上进行写作,到今天已经半年时间,基本也保持每天一篇文章的节奏。在整个过程中也收获了一些粉丝,认识了一些朋友,参与了一些活动和讨论。在整个过程中也更加让我相信长期主义所带来的价值,在自己专注的领域持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的思考和总结复盘,持续改进。
最近经常会收到一些私信,询问一些技术类问题,而实际上很多内容在我前面的文章都已经详细做过阐述,但是现在文章接近200篇,要快速的查找并不太容易。因此有必要对文章进行归类和整理,以方便大家查找和阅读。
经常看我头条号文章的应该比较清楚,整体技术类的文章还是围绕企业架构和信息化规划,SOA,云原生技术解决方案,数字化转型和中台建设等方面展开。同时也兼顾会写一些关于个人知识管理和思维方面的文章。
坚持和专注-长期主义者
有人会经常问我为何能够坚持和保持每天一篇的文章输出从不间断,在头条你看到的是我最近半年的文章写作。而实际上我从16年就开始在新浪博客写作,在知乎也有思维专栏,整个写作周期已经超过15年。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坚持和专注的过程。
要对我个人有所了解,可以先看以下几篇文章。
思维和个人知识管理
思维和个人知识管理实际上是在非技术领域我思考最多的一个小领域。从10多年前关注个人知识管理,到最近几年对思维和问题分析解决层面的关注和总结。
作为个体成长,可以看到始终就是一个不断的学习实践,认识和理解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持续迭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自己的知识库,做事情的方法和模式。而以上这些都属于思维方面的内容。
既然类似创新都有TRIZ等科学的方法论和框架作为指导。那么思维同样也可以,研究思维首先就是要梳理清楚思维整体的框架逻辑,其次才是从上向下的展开各个子项的研究,最后再融合为一个整体。
因此在我发布的思维类文章实际都是围绕整体框架展开,即:
- 主线:包括思维框架和思维逻辑两大方面内容
- 分支:包括了学习方法实践,知识库积累,事物认知和决策,问题分析解决
以上即是我重点关注和归纳整理的思维方面的内容。
整个思维框架分解展开后我要阐述的内容就在上面部分。其中包括了学习方法模式,知识经验库积累,事物认知和决策,问题分析和诊断,最终解决和呈现逻辑几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的延伸阅读指引如下:
08
10
数字化转型整体思考
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词和热点太多,从消费互联到产业互联网,从智能制造到数字孪生,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因此要了解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建立对其核心要素和框架的模型,比如上图,核心业务价值链还是体现在连接-数据-智能上,底层支撑又体现在技术平台+业务中台建设上。
要理解数字化转型,建议先阅读我整理的核心要素和能力框架构建思考这篇文章,建立对整个数字化转型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
04
云原生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云原生,是我整个文章输出里面比重最大的部分,常说的微服务,DevOps,容器云等都可以纳入到云原生技术实践体现中。如上图,我们也构建了覆盖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云原生解决方案技术中台。在该图中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各个技术组件所处的位置。
从阿里达摩院发布的2020年10大科技趋势中将云原生纳入,到华为最近发布了云原生2.0端到端解决方案,再到各大云服务厂商持续贡献到CNCF基金会开源项目,整个云原生发展如火如荼。
那么企业如何理解云原生,如何逐步迁移系统上云,如何构建一个私有云和公有云的混合云管理平台才是关键需要思考和总结的内容。
05
06
07
09
15
企业架构和微服务规划咨询
对于传统企业架构规划,我们在多个大项目中均有实践,而今年的一个重要输出即是围绕中台建设和传统IT架构微服务化,对已有的企业架构规划方法进行了优化和重构,形成了新的微服务架构规划咨询方法论。
其核心点仍然体现在微服务如何拆分,API接口如何识别上。在这部分输出中,强烈建议大家阅读业务中台建设方法论对传统企业架构规划方法的改进一文。
01
中台和微服务
我们对中台建设的整体知识体系重新进行梳理。即从动态生命周期和静态维度拆分两个方面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架构图。
对于该图,很多地方还不是很完善,后续我对中台架构和建设的知识体系将基于该图进一步做细化和调整。比如横向分层,可以进一步拆分为资源层,中台+服务层,应用层。对于业务层面也需要进一步拆分为组织,管理,业务流程几个方面。
但是从上面我们也基本可以看到完成一个中台建设所涉及到的业务规划,架构设计,开发实施,过程支撑方面的关键内容。这个关键内容仍然是围绕我前面提到的,即:
企业中台构建 =》业务规划设计(业务层面)+云原生架构(技术层面)
对于业务规划设计方面,核心的知识体系仍然是结合SOA和云计算,微服务架构思想的企业架构规划和领域模型设计。在云原生架构层面,重点仍然是微服务架构,DevOps和容器云。
01
05
10
DevOps持续集成和交付
对于DevOps属于云原生的一个关键要素,但是在云原生里面更多的是将其作为敏捷研发,持续集成和交付,团队和组织文化的改进。在我输出的DevOps文章中,一方面是对整个DevOps成熟度模型的学习和总结,另外一个方面是结合我们自己的DevOps支撑平台产品的研发和实践总结,其中又包括了敏捷研发,持续集成和交付,流水线设计,自动化测试,自动化运维等内容。
01
10
SOA参考架构和ESB总线
现在谈中台,微服务很多,但是可以看到核心还是SOA架构思想,云集中化思想。因此对于SOA架构思想,SOA规划方法,服务架构规划进一步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具体在我今年出版的《SOA与大数据实战-企业私有云平台规划和建设》一书中有详细说明可以参考,该书虽然成书时间比较早,当时还没有微服务的概述,但是里面谈到的平台+应用的开发模式,组件化开发方法在当前仍然适用。
其次,虽然当前谈微服务比较多,但是企业传统IT转型到微服务会有相当漫长的一个时间周期,包括有些内部IT本身也不适合转为微服务架构,因此对于SOA集成平台和ESB总线,和微服务架构下的API网关,本身也会共存相当长一段时间。
07
08
API网关和能力开放平台
对于API网关是整个微服务架构体系里面的一个关键技术组件内容,当前基本都是以开源API网关来构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能力开放平台。
API网关本身也是中心化的架构模式,但是这种架构模式可以很方面的通过各种自定义和可配置的插件来实现安全,流控,日志等服务治理能力。在ServiceMesh没有大面积采用的情况下,通过API网关来实现服务治理管控仍然是最佳的一种选择。
SOA治理和微服务治理
对于微服务治理在前面已经谈到了实际上包括了微服务模块本书和微服务API接口治理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不能简单理解为API接口的治理。因此微服务治理应该进一步融入IT治理和SOA治理两个部分的内容。
如果重新给微服务治理一个定义,应该如下:
微服务治理是针对企业组织和业务目标,制订一套标准的管理,业务,技术,过程规范体系,实现微服务从需求,设计,开发上线,运行,下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同时构建一套完整的度量指标体系,通过实时的日志和性能数据采集,持续的监控服务运行监控状态,并执行相应的限流,预警等管控策略,以确保微服务的持续健康,可靠和高效运行。
微服务治理概括来说,实际上关键包括两个部分。
即在微服务需求和设计期是如何进行微服务拆分,接口颗粒度设计;在运行期是如何基于度量体系进行监控并形成闭环持续优化改进。
06
08
10
数据治理和主数据
对于数据治理这块,主要是重新梳理了数据治理整体框架结构,数据治理体系本身应该包括数据管理体系和数据价值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对于数据管理体系本身又应该围绕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来思考,在静态维度重点是数据对象和数据架构,而在动态维度重点是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管理最终是将数据沉淀为资产开放和共性,让数据产生价值。
05
软件架构和软件工程
架构设计包括了功能性架构和技术架构设计两个部分的内容,功能性架构解决业务流程和功能问题,而技术架构解决非功能性需求等问题。两种架构都包括了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功能性架构中动态部分为业务流程驱动全局用例,用例驱动的用例实现等;对于技术架构中动态部分为架构运行机制,而静态部分为框架,分层等方面的内容。
当前在敏捷研发和微服务架构下,往往很多人都忽视了整体架构设计。
在这里我再次强调对于全新系统的构建不适合敏捷研发,其前提仍然首先要进行完整的业务建模和软件架构设计,确定微服务划分和关键API接口,然后才能够开始后续迭代开发工作。架构完整性,领域模型等将在微服务开发中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
09
再次祝大家元旦快乐,如果你在日常中台建设,微服务架构实践中有什么疑问也欢迎关注我后,私信给我留言,详细说明问题,我会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详细解答。
对于2021年的分享仍然将集中在云原生解决方案方面,同时更多会分享我们项目实际研发和实践的一些内容,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