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 词学讲座 笔记一

标签:
叶嘉莹文学宋词文化 |
分类: 真言实语 |
吟诗诵词。
诗言志,用以载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志向,大可在诗中充溢。
而词,乃是歌筵酒坊间传唱,与诗相比,属无心为之。
唐末尚是歌筵酒坊间的舞女艳词,到了五代即已高登庙堂,为士大夫乃至皇帝间应酬唱和。虽从文人骚客下手填词之时,就出现了几个学问修为,胸襟气度,身世经历都极为不平凡的作者,先是韦庄,韦是后蜀的宰相,接着是冯延巳,冯是南唐的宰相,而后是受冯影响至深的晏殊和欧阳修,晏是北宋初年的宰相,欧阳是枢密副使,同副宰相。范仲淹是晏的弟子,官至陕西经略使,是封疆大吏。这些士大夫词人的登场,即刻就把词这种酒宴间娱戏的歌词的内容大大拓展了,他们填词,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学问怀抱跟他们国家的种种关系都结合起来。但毕竟是宴乐,无须有意地去比兴寄托,“而是他们自然而然之间有这样一种生活,有这样一个地位,有这样一个环境,不知不觉间就把他们心灵中一种幽隐的情思流落在里边了。”
也正因为这种无心,反而更显真切:“宋人诗不如词,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要眇”意为幽微美好的,不具体的,精深微妙的。《楚辞·九歌·湘君》中:“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宜修”指修饰合宜,形貌美好。《楚辞·九章·橘颂》中写道:“紛緼宜修,姱而不醜兮。”
这里用“要眇宜修”来表示词之不可言说的神韵美。
诗词在表现上无外乎三种:
一是感觉。述说耳目见闻。
如南宋
二是感情。内心的情绪抒发。
如韦庄的:
以及另一首:“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三为感发。感动之后有生发、联想。即王国维先生说的“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云:“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这种“境界”,在冯延巳的词中得以体现。
冯延巳是悲剧性的人物,生在注定灭亡的朝代,两次罢相,郁郁而终。而他的词却意境气象蔚然为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冯延巳,说:“冯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
他的词还影响了北宋初年的晏殊和欧阳修。刘熙载的《艺概》中写道:“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一起来看看冯延巳的几首词。
抛球乐
酒罢歌余兴未阑,小桥流水共盘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这里在吟诵时,有好几个音都念去声,如:“白”念bo的去声,“歌”、“贴”、“夕”字。)
那水波之中飘摇的白色梅花瓣儿,辗转着,似从波心来到内心,反映出一种内心的动荡。是善是恶,不必追究。只需一唱三叹,盘旋反复,去领会那余韵,那意境。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鹊踏枝
用叶先生对冯的评说做结:“罢相当年向抚州,仕途得失底须忧。若从词史论勋业,功在江西一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