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端午节粽子往事随笔情感 |
分类: 往事清晰 |
中国的节日,缘于更迭的时序,迷漫着的,往往是家常的人情味与诗意。这也许是漫长的农耕社会的文化遗留吧。
儿时的端午,小孩在前一日就雀跃,因为第二天必要穿上新衣,挂上染红的鸭蛋。问过为什么是鸭蛋而非鸡蛋,据说是当初鸭蛋便宜,而且鸭蛋个头大。除了鸭蛋之外,还可以挂樟脑丸或用纸叠线缠的粽子。年龄稍大点的姐姐们可以自己编制网兜,而我们这些小屁孩,就只能讨好地求大人了。
在妈妈装毛线的抽屉里挑上自己中意的颜色,一呼溜来到外婆跟前。外婆麻利地用剪子绞下一段做为总轴,并让我拈着两头站在她跟前。
食指往舌头上迅速一沾,用口水将毛线撮地更服手,然后,绕圈,打结。重复的动作让我屏息,生怕一呼气,外婆的手就会打颤。终于网兜挂在胸前了,我滋溜一下又往外跑,有好多伙伴等着呢。。。跑着路过天井时,脚步放慢了,舅妈正往竹叶里填和着花生的糯米。加快脚步冲出门,身后是大人的叫唤:“早点回家吃粽子。。。”
粽子有好多馅,我偏爱花生和芋泥的。
当热腾腾的粽子被盛上桌,我们便一边吹着被烫着的手,一边迫不及待地拨开粽叶,一番云开雾化,露出饱满的糯粒。用筷子一插,顶在手里,多了些得意的味道,再蘸上点白糖,更添了份欢喜。
中间的馅儿,永远是个好奇的诱惑,是什么呢?含笑咬着,咬着,齿舌于淳朴中蓦然发现一些活泼的意味,滑嫩娇滴便出来了,不必说,鲜得没办法,
今年的端午在他乡,按北京时间过的节。吃的居然是也是芋泥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