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逊发传 5

标签:
传记笛子民乐文化俞逊发 |
分类: 艺海泛舟-笛箫评论 |
也许因为俞逊发豁达坦然面对恶疾的精神,也许因为刘波虔诚的祈祷感动了上苍,加上俞逊发顽强的生命体质,他挺过了三十多个小时的生死关之后,而且在第一次介入疗法和中药的作用下,奇迹出现了!
死神与俞逊发打了个照面,与他“握手”后却步,然后悄悄离去!
然而,俞逊发的病情并不乐观。主治医生与刘波认真地进行谈话。
“他还剩下多长时间?”刘波茫然地问。
“这么跟你说吧,治好了三个月,治不好一个月时间……”医生告诉她。
在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俞逊发,此刻只能静卧养病。然而国内外的笛子爱好者、民乐爱好者都焦急地询问着俞逊发的病情,国外的笛箫界人士更是不断地通过长途电话来了解事情的进展情况。詹永明、林谷珍、朱文昌等人联名写信给俞逊发的上级领导,要求特别重视俞逊发的治疗。众多演奏家、笛子爱好者都自发地给俞逊发捐款。
躺在病榻上的俞逊发,仍然想的是竹笛,他嘱咐前来看望他的学生毛云岗,说:“我有一个愿望,望你能代我完成。”“我希望你能组建、训练一支学生排箫乐队。具体搞法可以从少儿入手,先普及后提高,我们让曾经失传多时的中华排箫在我们手里发扬光大!”
俞逊发病情的好转,是因为他遇到了两位高人,一是长海医院的著名医师叶华教授,二是神秘的台湾名中医古正先生。在排去了体内腹水之后,叶华教授在一年多中对俞逊发进行三次介入疗法。这位医术高超的大夫,每次治疗,他都以非常乐观的态度感染俞逊发和他的家人。叶华教授提倡他每天练一小时笛子,身体允许的话,还可以去旅游。在他鼓励下,俞逊发在治疗期间还去爬了黄山。从俞逊发发病后一个月开始,他就开始服用出身中医世家、台湾古正先生的中药。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下,一年多以来,体力恢复得非常快。四个多月之后再到医院去检查拍片,肝上的三个肿瘤两个已经消失,另一个也已缩小,连医生都说这是奇迹!古先生为人非常和善,医德高尚。每当药吃得差不多时,他的药方已经从台湾传真过来了,还经常打电话来问病情。
就这样,随着身体渐渐好转,俞逊发说:“2003年,艺术界为我办了‘俞逊发笛艺四十五周年音乐会’,我觉得我的艺术人生的句号画得还算圆满。可今天,我又有新悟,感到还不够,如果我的身体好了,我将开始新的艺术旅程,我想到莫高窟去面壁,我要在那里感受人生和艺术的真谛。为自己的艺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05年7月10日,俞逊发在接受香港中乐团的采访时说:“人生的始点、终点都是一样的,但人生的旅途尽不相同。在任何情況下,我均会想到,我的人生历程十分精彩,虽然我目前身患顽疾,但我还是想到它只是我精彩人生的组成部份,使我越发生命的光彩而想悟人生。”
病愈后的俞逊发已经筹划者自己的复出,他离不开深深眷恋着的舞台,他还想着抓紧时间推广中国竹笛。2005年夏天,俞逊发应翁增鹍的邀请,到上海杨浦民乐培训班指导竹笛演奏。
2005年夏,俞逊发在指导上海杨浦民乐培训班的学生
2005年7月中旬,在徐登朝的热情邀请下,为了笛子事业的发展,俞逊发赶赴浙江杭州余杭市,下榻西园宾馆,指导笛子夏令营并为第一届“听雨杯”海内外竹笛邀请大赛担任评委。该大赛名称由俞逊发先生命名,“‵听雨′正是体现了人与自然有情的对话”。
俞逊发手稿-《听雨杯》名称的来历
7月24号晚,在浙江省音乐厅举办了“名家、名曲笛子独奏”音乐会。这是俞逊发大病之后首次登台演出,导聆林谷珍在俞逊发出场前,以武侠小说中的高手做比喻,称赞俞逊发“一个音出来,就要让你产生感动!”并说俞逊发是笛坛中注意从旁类艺术中吸取精华而提升笛艺和“自然之中有深意”的演奏家。随后俞逊发表演了自己的代表作《姑苏行》。舞台上的俞逊发,面庞消瘦,但曲子的演奏丝毫不差,精准、流畅,而且这次的《姑苏行》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完美的一次!一曲演完,掌声不绝,多少人流下了热泪。林谷珍自己也送上了一束鲜花,并做了长达十多分钟的导聆,他评论俞逊发是“人文吹笛,吹笛文人”,而且“其个人的艺术属性,在这块领域上没有人可以取代他”,“是我们民乐界、笛坛的一块瑰宝”。接着林谷珍说,“五百年修得同船渡,今天在场的诸位老老少少,我觉得真得是太有缘分了”,能够聆听到俞老师大病之后的首场演出。随后,俞逊发再度登台演奏了《云雀》,曲毕,全场掌声雷动,所有演奏会的名家、杭州本地的笛子演奏家都从后台手捧鲜花献给了俞逊发先生。
2005年《名家名曲笛子独奏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