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黎飞鱼》,跌宕多元的文化冲击  —— 原《南风窗》杂志总主笔    陈初越

(2006-05-11 08:57:03)
 

20年,是中国再次走向世界的年代。留学生小说随之复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著名的留学生题材小说,是郁达夫的《沉沦》、老舍的《二马》。钱钟书《围城》从归国写起,也可泛泛列入此类。统观其风格,仍是浓郁的才子笔调。还有一个特点,即是虽身处异邦,总还隐隐抱持华族文化的心性与矜傲,大有看西洋镜的味道。近年留学生小说,引人注目的有两册,本文欲重点谈及的禹风的《巴黎飞鱼》仍是笔调轻盈的才子书,其眼界、身份感、文化认同,却与上世纪早期的留学生小说大有不同。书中最突出、鲜明的,是全球化背景下,在商业、情欲、事业的漩涡中,努力奋争的个体命运。而所谓文化传统、历史悲情、意识形态差异,则被置于影影绰绰、甚至略带反讽的远景中。这是作品与前辈的最大区别。 

陈香墨是书中主角,其形象类似不谙风情的方鸿渐:这个原供职上海某大报的名记,辞职出国念MBA后,认认真真地对付学业,认认真真地找工作。作者对其快毕业时找工作的一段描述,哀凉得十分有趣:豁出去走在马路牙子上,老陈觉得自己好可怜。为了一颗理想主义的自由散漫的心,沦落在巴黎的城乡接合部,生死听天由命。这时候,要是上海新闻界的老同僚们,恰巧坐在某法国公司安排的豪华巴士里,在巴黎参观访问从此经过,一定会以讣告的方式流传对他的目击记。这是非常典型的国企人游离出来后,独自面对全球商业精英就业竞争的丧家心态。 

与陈香墨的循规蹈矩、修成另果(后来找到跨国公司工作)不同,书中另一主人公徐斌,却是一个非常不安分的人物,隐隐抱着性战士的理想杀到巴黎。作为老北京,徐斌在巴黎的人生转型很具有一种突兀的喜剧效果。这个强健、多金的徐斌,刚到巴黎时,心中仍被一种来自天下中心的文化狂诞感所盘踞,而身处巴黎的几次欢场挫败,则使他忽然看清自己处境:他看见的自己并不令他乐观:一个东方国家来的留学生,没有显赫的身世,说蹩脚的初级法语,和巴黎上层社会没有关系,甚至和任何当地人都没有瓜葛,拿的是一年有效签证,随时有可能失去在法国的资格。在经历一段性感修炼文化补课,从身体到精神都进行恶补之后,他在完全抛掉MBA学业的同时,借助对法国文学、性爱技巧的熟练揣磨,征服了一位巴黎贵妇,实现了骨子里头的梦想。但是,这种成功的代价却是成为贵妇沙龙里可用以观赏、转让的面首。这是可祝贺的,还是可怜悯的?作者只是精细而超然地展示了这一切:这则书中最荒诞的故事,也从人性上有着非常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全书很熟练地运用了多点透视的写作技巧,一系列相关联的主角亦在不断的场景切换、一幕幕文化冲突中,逐渐塑形自己独特的命运与价值观,这与今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CRASH》颇有相似之处,也可以当成一部从上海到巴黎的《儒林外史》,或者MBA版的《小世界》来读。作者的场面控制、人物素描、对话表现能力都相当生动而准确,在大批留学生文学中,可谓翘楚之作。更加迷惑的中国人,更加复杂诡异的世界,更跌宕多元的文化冲击?这是新的留学生题材小说给我们展现的全球情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