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365再回顾双节旅游大数据及未来变化趋势

标签:
365旅游财经 |
分类: 经济管理 |
五、旅游目的地
根据携程租车数据显示,海南、云南、四川、青海、甘肃、广东、贵州、浙江、山东和新疆是国庆租车自驾游人气最高的十大省市。其中,三亚稳居国庆假期豪华车型、跑车订单最多目的地排行榜首。从豪华酒店出租率、跑车订单数量可以看出,三亚是国内高端游客最密集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成为因疫情原因“出境旅游转国内旅游”的最直接受益者。
中国旅游基本面总体稳定,国内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复苏势头强劲
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8%,而在新冠疫情基本控制后,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止跌回升,增速为3.2%,《经济学人》预测,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2%。按照IMF的预测,2020年由于疫情的深入影响,全球经济预计将下降3%,除了中国之外的全球前10大经济体都将出现负增长,其中,美国经济预计下降5.9%,而中国经济预计增长1.2%。到2021年,由于实施的各种刺激措施在继续发挥效能,中国经济增速或将暴涨到9.2%。这是中国国内旅游复苏的经济动力。
中国经济和人口的基本面保持不变,在新冠疫情全面控制情况下,国内旅游巨大的消费潜力将快速释放,国内旅游将迎来强劲复苏。
旅游市场端:“预约旅游”成为新常态,旅游消费日益理性和成熟
2020年,全国重点旅游景区已经全面进入预约旅游,而且,正在从提前预约为辅、现场预约为主,过渡到提前预约为主、现场预约为辅,游客在景区售票口排长队买票的拥堵情况已经大大改善。游客在出游前就提前进行预订和预约,让旅游行为更有计划性,盲目出游导致的拥堵和等候也会相应减少,旅游质量也会逐步提高。全国各地酒店已经预约,铁路订票、船票交通预约,笔者预测,从2020年起,“预约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的常态,随着游客预约习惯的养成和预约预订技术的日益成熟和逐渐普及,自驾游、停车场、甚至上厕所,游客都会逐渐养成预约习惯,规避不必要和无价值的等候与拥堵。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经历新冠疫情,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更加理性和成熟:高收入游客选择高价格的产品和服务,大众游客选择中低价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不同收入、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客,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信息的日益透明和反馈机制的日益完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逐步减弱。
旅游供给端:优质产品和服务受到追捧,供给进入分层、分级、分类阶段
2019年,中国出境游客数量1.3亿人次,境外旅游消费超过2万亿元。2020年,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和国际航班的锐减甚至取消、出入境海关的严格控制,原本选择出境游出国游的游客,转而选择在国内旅游,国内高端旅游产品迎来需求热潮,高端旅游产品价格也相应水涨船高。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的销售一空,甘(肃)青(海)大环线的自驾游火爆,是“出境旅游转国内旅游”的最好例证。
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成为推酒店市场趋势变化的助推器,性价比高、体验度好、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中高端度假酒店更受到消费者青睐。“疫情就是号角。无论是单体、经济型还是五星级酒店,简单的‘洗、息、睡’型的酒店将越来越难满足现在的需求。而那种有趣的,能给用户带来更多体验的酒店将会脱颖而出。”
由于“出境旅游转国内旅游”,旅游高端产品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供不应求,而普通的旅游产品虽然价格便宜但销量并不佳。从2021年起,旅游供给侧分层、分级、分类对进一步凸显,每个旅游供给,不管是旅游目的地还是旅游企业,都要先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再根据目标市场需求情况,针对性研发和提供产品和服务。
旅游渠道端:传统旅游渠道将被淘汰,新的旅游渠道正在涌现
2020年,对渠道端,无论是旅行社、还是OTA,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对旅行社而言,2020年是旅行社的分水岭。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传统的旅行社将走向“消亡”。不是旅行社自身做的比以前更差,而是旅行社固有的产品模式(团队旅游)和商业模式(通过信息不对称赚钱),正在不适应主流消费市场(80后/90后/00后)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自助游、自由行、网络化、社群化),被主流消费市场抛弃只是时间问题,而新冠疫情加速了这个过程,就像当年的柯达胶卷被数码相机取代、诺基亚手机被智能手机取代一样。
对于OTA而言,2020年也是很艰难的一年,但未来几年将会更加艰难。传统OTA简单的产品搬运工(将产品从线下搬到线上销售)和产品装配工(把单独产品组合为产品套餐)方式,正在被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取代,而新冠疫情催生的预约旅游加速了“去中间化”的到来:游客可以直接去旅游景区官网或微信公众号购买门票同时进行入园预约,不需要也没必要分开操作两步,先到OTA购买门票再到景区官网进行入园预约。在疫情之中风起云涌的旅游直播等方式,正在用技术与模式为渠道赋能,通过渠道的创新为游客和目的地提升附加值,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21年起,旅游渠道将迎来一次全新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