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持久的斗争,是没有硝烟的战斗,是两个不同利益的资本持有者之间的智谋的较量。
源于三年前就开始显出端倪的股权争夺之战,昨天终于落下帷幕。新疆本土资本持有者完成了“漂亮的转身”,终于完整的拥有自己的企业并且能够独立自主的发展了。
回顾这场股权之争,应该是双赢的结局,只是对手没有实现过高的预期而已。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也是技术和商誉支持下西部企业成长壮大的典型案例。也是一个公司股东之间关于股权争夺的典型案例。
这是一家食品类企业,十年前从一个陷入困境的老国企开始艰难的改制,当时没有改制的经验和政策,企业管理者摸着石头过河,在政府的支持下,引进内地沿海甲企业的技术和品牌商誉,本土企业用土地、设备和资金参股,利用内地企业的销售网络销售产品。更重要的是在随后的时间里还完成了管理层持股和职工持股会的运作,为公司以后的股权规范打下了基础。经过长期的努力,企业日益强大起来,完成了脱困、发展和跨越的阶段,企业的市场和规模不断的扩大。转眼之间,合作约定的十年期限已满,内地企业投入的无形资产换回了真金白银,本土投资者得到了恢复和成长的时间。
内地的甲企业作为这个行业的老大,他当然知道现在的这家企业的前景和价值。在合作期行将即满之前两年的时间,他们就开始用资本运作的手段操作股权的收购工作。作为本土企业资本持有着的代表人--企业的法人代表敏锐的发现了对手的意图。从此时开始,股权之争就悄悄的拉开了序幕。
问题是,合作期满以后的再合作有无必要?甲企业计划继续用无形资产投入,主要是品牌商誉。而这个品牌的价值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已经不再重要,因为现在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是直接面对广大的消费者,而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提供给贴牌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当前,企业用渐进式的发展观,客观的定位,只挣自己有能力挣得钱。这一点坚定了本土企业的信心。即使要合作,也是双方资金的平等的投入的合作。但是在宏观的调控中,特别是今年的金融海啸的影响,甲企业的产业链面临这巨大的困难。想争,又无力恋战。而本土投资者恰恰用资本运作的手段在去年就回笼了一笔巨资备战。
实际上这场股权之争是一个非常有智谋的运作,我从三年前开始为本土投资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方案的策划,熟知其中的方略。我非常钦佩这个企业的领导,他的谋略、坚忍的敬业精神、善于听取意见的态度都是这场争夺战取胜的因素。再者就是在此之前设立的管理层以及职工持股,促使他们的全力、无私的捍卫企业的利益,让对手无机可乘。
国内的很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大多是外方用技术和品牌入股。对于当时的情况来看可能是必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内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些外方的技术早已过时落后了,品牌可能也随着市场的培育渐渐失去原来的价值,因此,这些企业也应该在合适的时候完成“漂亮的转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