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拉不楞旅游 |
分类: 色驴在途 |
2007年2月20日,我们一行人下了火车,又转乘一辆考斯特面包车来到了夏河县。
夏河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南面分别与本州合作市、碌曲县相邻,北依临夏州及青海省循化县、同仁县,西与青海省泽库县比邻,县城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山原区,东部和南部为底山峡谷区。境内沟纵横,山峦起伏,大部地区海拔在3000—3800米之间。达里加山高4636米,为境内第一高峰。
全县总面积为6273.88平方公里,共辖1镇14乡,有藏、汉、回、撒拉、东乡、蒙古、朝鲜、土族等十四个民族,人口7.78万人,其中藏族人口约占78%。因文明遐迩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坐落在县城西域,古素有“东方梵蒂冈”之美称。又名拉卜楞。1985年国务院批准夏河县为对外开放县。
我们到达夏河县时已是夜晚的11时多,匆忙在夏河宾馆住下,路途劳累了一天,早早的休息。
夏河是一个很小的县城,如果没有拉不愣寺,可能不会有人到这里来观光和旅游,是拉不愣寺让夏河出了名。
拉卜楞全名为“甘丹谢知达尔吉扎西伊苏奇委琅”,意为“兜率天宫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简称“拉章(佛宫,拉卜楞即为转音)扎西奇”,是历代嘉木样活佛的佛宫,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的弘法传教圣地,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了。它与西藏拉萨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并称为黄教六大宗主寺。拉卜楞寺占地1234亩,拥有经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楼31座,佛宫31处,经轮房500余间,僧舍10000余间。此外,还有辩经场、印经院、藏经楼、镏金铜塔等建筑,总建筑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远远望去,金瓦红墙,金碧辉煌。寺院内设闻思、续部下、时轮、医药、喜金刚、续部上六大学院,藏经6万余卷,其中佛教大百科全书200多卷。拉卜楞寺尤以六大学院著称,成为藏传佛教高僧的培养基地,是世界最大的藏传佛教学府。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风格,使这座藏传佛教圣地享誉海内外,被人们称之为“西藏第二”。
1980年拉卜楞寺对外开放。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北的凤山下,隔大夏河与对岸的龙山相望,依山傍水,地处“金盆养鱼”之地,占尽舆地形胜之利,所以自古以来就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藏族同胞的活动中心。
拉卜楞寺从康熙四十八年,就是公元1709年开始兴建,历经一世至五世嘉木样续建和扩建,至1947年建成现在的规模。寺院在过去既是学府,又是佛教中心,也是统治机构。现在拉卜楞寺则是西藏拉萨以外最大的藏传佛教圣地,和甘、青、川地区藏族的宗教文化中心,其崇高地位是在历史上形成的。
拉卜楞寺建筑属藏式布局,建筑形式多为藏式,汉地宫殿式和藏汉混式。六大扎仓各有其经堂,还有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等,颇具藏族风格。整个建筑群以东北及西北之白塔为标志,高大经堂、佛殿均集中在西北方向,以闻思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点,其它殿宇以半月形格局呈群星捧月之势。
第一次到拉不愣寺时,我们没有注意到转经筒的位置,而是沿着与县城的主道一直走到念经堂,然后沿着小巷到每个寺庙里去参观。这些小巷也很有趣,每一个独门独院的房屋相连,这里住着和尚和喇嘛,明显而清楚的门牌标号显明这里的秩序。巷子中不时有身披红色袈裟的和尚走过,还有提着礼盒的女人和小孩从巷子中穿过,我们看到了尘世的影子。
巷子中很干净,但是也看见了不和谐的东西,在一些墙角有大小便的痕迹,身披袈裟的和尚走着就会突然蹲下,一会又站起走了,然而,身后留下了污渍。
白红墙与鎏金的房顶以及房顶上的饰物,增添了神秘和宗教的肃穆,在白墙边不时走过参拜者和和尚、喇嘛。有小孩在玩耍,还有一些穿着羊皮缝制的藏袍的青年,他们都有一个明显得特征――-单纯而善良的微笑!
拉卜楞寺也是现有藏传佛教寺院藏书最丰富的寺院之一,保存经卷约6.5万余部,1.82万余种(复本书和《甘珠尔》、《丹珠尔》除外),可分为哲学、全集、密宗、医药、声明、历史、传记、工艺、文法修辞等10余类;珍藏有贝叶经(写于印度贝多罗树叶上的经文)二部,印经院内保存有各种木刻经版7万余块。另外拉卜楞寺保存有众多清王朝以来历届中央政府及达赖、班禅颁赐给嘉木样活佛和其它大活佛的封浩、册文和印鉴等历史文物。
当我们中午饭后再次去拉不愣寺时,发现了在拉不愣寺的入口处顺时针方向全是转经筒,我随这藏民一同去转,用右手去转动,高大的转经筒发出各种声音,当很多的转经筒同时在转时,这些声音象凄婉的哭声,每到转弯处,就有一个独立的转经筒房,这个转经筒特别大,房子是里外两间,外间左右两侧各有两个小些的转经筒。这些转经筒完全将1234亩的拉不愣寺庙群包围起来,要全部转一圈大概需要2、3个小时,我转了一半就去了念经堂,在念经堂前的广场上,有三、四十个和尚在踢足球,他们的踢法不同我们的玩法,是比谁踢得高,有几个还穿着足球鞋,袈裟仍然穿着,看起来不太方便。
每年拉卜楞寺有7次规模较在大法会,其中以正月祈愿法会和七月敦白日扎法会(也称七月“说法会”),声势最为隆重。正月祈愿法会自正月初三晚直到十七日止,每天全体僧人在大经堂诵经6次,届时还有“放生”、“亮佛”、跳法王舞、酥油花灯会、“转弥勒佛”等活动。拉卜楞寺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十七日和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举行大法会,尤以正月十三和七月初八日的晒佛、辩经活动最为壮观。
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初三有一个法会。
大法会在下午四点半开始,在此时之前,念经堂的广场上和尚仍然在踢足球,有些喇嘛站在旁边观看,有时足球落到他们的身边,他们也会拣起向空中踢去,和尚会发出轰声。还有很多的朝圣者和当地的居民在广场上,气氛很是祥和而平静。四时半,有一列人从广场的对面走来,为首的是一个威武的喇嘛,手持一根粗木棒,人群一下安静,踢球的和尚也停了下来,纷纷让出一条道路,当这列人进入大堂,人群也向里挤去,站在大堂的空地上让我想起了《天下无贼》里的场景,小喇嘛和一些和尚座在大殿前的台阶上诵经,不一会大殿顶上有两个喇嘛吹起了螺号,台阶上的和尚和喇嘛快速的跑进了大殿,
台阶上是他们脱下的长布靴。
在这里我们看见几个穿着盛装的少女,有老妇人陪伴,她们是谁?为何如此美丽和豪华的装扮?请看下文――巧遇“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