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张衡地动仪,愤怒无以复加
(2018-10-09 23:28:41)分类: 杂谈随感 |
删除张衡地动仪,愤怒无以复加
文/维扬卧龙
两年前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那个被印在教材上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由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开始淡出当代青少年的视野。
据传言删除原因之一是中国科学院教授指出王振铎所采用的“直立杆原理”无法成立,并有好事大V形象解释,说假如我们把地球缩小到足球场那么大,地动仪缩小到一粒大米那么大,并且在“大米”四周挂上可以掉落的小球。当“足球场”的某一点发生震动时,“大米”四周的小球掉落会有方向性吗?如果震动能够影响到“大米”,所有的小球都会掉落。所以,从教科书中删除这些论断,恰恰说明科学需要的是严谨论证和实践,而不是夸大的虚荣和面子。
对这些观点看法,笔者简直难掩愤怒。张衡所处的时代,科学技术和现在根本没有办法相比,那时只能凭经验和兴趣,发明些东西,其间的艰难和心血付出,不是今天坐在电脑面前,敲敲键盘随意复制些信息就可以完成的。能够流传几千年被不断验证,恰恰说明它不是浮躁的产物,我国教育部凭什么轻易否定?
专家用王振铎复制的地动仪模型不能预测地震来否定张衡地动仪的科学,那根本立不住脚。首先,史书只记载了张衡地动仪的存在和地震发生时小球滚出的现象,并没有详细记录地动仪的制作方法。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只是外表酷似,内里原理说不定和张衡地动仪相去甚远。古人擅长制作这些机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王振铎又不是研究地震出身的科学家,又不工于机关制造,谁能保证他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和张衡的一样?
至于那位抖机灵刷存在感的仁兄用足球场和米粒来比喻,笔者也甚感不屑。如果发明都必须用大小来限制,那么今人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几十亿光年外的太空,那又怎么解释?因为工具相对于参照物太小,那它就没有科学性,这么武断真是可笑至极。古代虽然科技极不发达,但是不能小瞧古人的执着和智慧!
现存的那些古建筑以及精美的器具,都是出自古人之手,很多凭现在的技术能力都造不出来!像畲族人的悬棺,就放在悬崖上日晒水淋千年不腐;像百年前日本人从我国民间搜集去的中医药方,现在他们做的汉方比西医疗效好还受人欢迎,可我们国内中医却声名狼藉没几人学更没多少人信。
再说那张衡地动仪,本不是为预测地震而发明,只是为验证地震发生,让国家及时组织物资赈灾准备的,就是到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的年代,集万千科技工作者的地震局都没能力预警地震,何况千年前的张衡个人了。他的这个发明不能因为现在人笨复原不了就给否定掉,教育部把课本一删了之,还得个科学严谨的高帽,真是羞煞古人。
笔者认为,我中华文明理应为后人之,今人复原不了的东西,不能就说不存在或者不科学,除非现代科技证明它确实有缺陷,或者确实子虚乌有只是传闻!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有问题,那只能删除他复原的图片,不应删除张衡地动仪的文字!教育部一次次将中华名人删除出教科书,让我们的学生及后人学些什么,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要浓缩成自己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的小姑娘么?
后一篇:迷奸产业链,亟需法制出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