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红白理事会,管天管地管空气
(2017-12-30 20:23:45)| 分类: 杂谈随感 |
成立红白理事会,管天管地管空气
文/维扬卧龙
河北新闻网12月23日报道
“以前,村里谁家孩子结婚办喜事,都要到饭店订酒席,每桌不下350元,再加上烟酒,怎么也得花费2万元左右,大家都苦不堪言。”赞皇县赞皇镇东街村村民李占朝说,如今村里成立了红白事理事会,对红白事的烟酒和每桌饭菜的价格制定了统一标准,现在办一场喜事也就8000元左右。
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是老百姓的家事私事,非国家公务,怎么办在哪里办办成什么档次,都应该是老百姓的自主权力,非关其它。350元一桌的酒席,怎么看也算不上是奢华,一场红白喜事两万元左右的消费,如果主家觉得经济承受不起,完全可以把烟酒买低一个档次,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非要高档。
正确的消费理念是量入为出,而不是依靠政府专门下公文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管!奇葩的是,在咱们这片土地,穷就是理,就具有天然的政令偏向权,无钱消费的人群不去反思自己的生存方式消费理念,为维护自己的那个可怜玻璃心即所谓的面子,却寄望政府来管别人的高消费,政府制定统一消费标准限制,这种扭曲的心理奇葩的管理者不去纠正,反而正中下怀,真是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乡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政府成立了专门办公室,为全乡14个行政村的红白事理事会制定统一标准,并做好监督工作。和说素质教育一样,说了多少年后还是应试教育,天天讲依法治国,实则还是搞人治那一套!对消费水平的限定,翻遍我国的法律,也找不到。可是政府这种管治方法,还是会得到一部分没钱消费人的欢迎!譬如新闻中这位村民李占朝,对赞皇的这种政策是举双手双脚支持。
其实,促进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就是促进消费,有能力消费也说明收入水平在提高,因为收入是消费的直接因素,这种一刀切式的管理,限制了消费,未必是件好事。那些主动帮忙的帮工都不想吃的一碗杂烩菜,岂不是变成活脱脱的来随份子钱?这样的红白喜事还有何气氛?要么不管,要么一管就死,都是什么怪圈?
1931年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凯恩斯还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而今我们的地方群众甚至政府部门还视别人的正常消费或者稍为奢华的消费为罪人,同一片蓝天下,为何差距这么大?350元一桌的酒席都被认为奢侈,只能吃规定的大锅杂烩菜,这种强制高压下,岂不是把那些想结婚的年轻人的消费拱手送给外地甚至外国?
最为可笑的是当地赞皇县政府,他们成立的这个办公室,还要派人专门监督212个行政村的红白喜事操办。这么多的人力资源,是为政府解决就业吗?如果有村民超规格举办酒宴,政府凭哪条法律去管束和处罚?村规民约还是仅为政府的这个政策?对公众的经济处罚和人身自由限制,都必须于法有据,有国家机器执行,那么超规举办个酒宴,难道适用体制内党员所必须遵守的党纪条规,何时这个内部规定地位等同于法律法规了?
前一篇:升钟湖的猪,能怪有关部门?
后一篇:搭伙做饭罚15万,有权就是任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