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像川剧变脸,郑州短命工程又现
(2015-03-26 23:31:55)
标签:
川剧变脸人行天桥黄河路郑州5年 |
分类: 杂谈随感 |
规划像川剧变脸,郑州短命工程又现
文/维扬卧龙
中国新闻网3月26日报道
近日,造价不菲的、运行不足5年的郑州市农业路22座BRT公交站台因修高架拆除风波未平,该市文化路黄河路使用不到5年的人行天桥又将面临拆除,原因是配合地铁5号线施工。据大河报报道,天桥造价可能在270万元左右。图为3月25日,拆除前的黄河路文化路口人行天桥,横跨路口四个方向。
据了解,郑州BRT快速公交开通于2009年5月28日,这些BRT站台每个花费百万余元,22个站台就是2000多万元,投入使用才不到5年就要拆除。文化路黄河路使用不到5年造价270万元的人行天桥又要拆除,这前后不到半月几千万工程的拆除,不是因为豆腐渣危及公众安全,而是因为要配合高架桥和地铁施工!
这说明了我们的城市规划像川剧的变脸,说变就变,根本没有远见!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132年,美国的建筑寿命74年,我国的新建建筑大多二、三十年,特别是城市公共设施建筑,那寿命更是短,几年很常见,而我们当初设计和承建都是按耐久年限为100年报批和申请的财政拨款!比如郑州,几千万的公交站台五年不到就要拆除,270万的天桥也是说拆就拆!
如此短命的工程戳到了城乡规划短视病的痛处,而这些现象屡禁不止,恐怕和我们政绩评价脱不了干系。一届领导上任就几年,想干出政绩往上爬,就得拿出GDP,而创造GDP最有成效的手段莫过是上马工程,拆了建,建了拆,一拆一建GDP上去了,政绩也出来了。领导能够这么随心所欲的说拆就拆,根本原因在于权力不受监督控制!
事实上法律方面我们有《城乡规划法》、《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程序方面目规划审批有各级人大,还有听证,然而看似健全的机制全是纸糊的摆设。规划就是领导一句话,人大审批就是个形式,听证更是笑话,要么连过场都不走,要么开听证也是全票通过,也就是说在现行的一把手负责制下,法律规范、规划部门和社会监督都是装饰陪衬,根本起不了作用!
要想杜绝短命建筑现象,杜绝这种资源浪费,那就应该恢复问责的权威。只有领导有实际的压力,权力才不会滥用。只有正确的政绩观和政绩考核,才不会让官迷们投机侥幸。如果问责有效,那么城市规划才会是真正的前瞻性规划,会有科学的论证,会有严谨的执行,而不是沦落到今天三五年就一变的计划!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资源有限,节约型社会才是对子孙后代的负责,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城乡规划的科学合理,尊重公众意见和专家论证。警察办案的终身问责也应该引进领导决策中,地方领导的任何决策失误,无论是否在任上,也该终身问责。如此,方能让短命建筑渐渐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
前一篇:广场舞出国标,样板戏卷土重来?